「」在科技和医学不发达的古代,一旦有疫情如何应对,巫术、药酒?( 二 )


到了唐代 , 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有了很大发展 , 长安城内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专业医疗机构 , 如官办的“养疾坊”、民办的“病坊” 。
在紧急情况下 , 一些寺院也被开辟为“疠人坊” , 名曰“悲田坊”或“福田院” , 专门收容传染病隔离治疗 , 而且做到男女分住 , 给予一定的供养和照顾 , 能有效地控制疫情在京城蔓延 。
王莽捐资建“隔离医院”
西汉平帝刘衎即位时才9岁 , 实际是由大司马王莽主持朝政 。这个小皇帝也是多灾多难 , 在他改元的第二年就发生了大灾难 。
《汉书》记载 , 元始二年(公元2年)四月 , 郡国发生大旱灾、蝗灾 , 青州尤为严重 , 赤地千里 , 饿殍遍地 , 瘟疫大流行 。
面对严重的灾荒和疫情 , 王莽积极布置救灾防疫 , 并带头捐款 。在他的带动下 , 230名官民献出自家的田地住宅 , 以救济灾民 。灾区还普遍减收租税 , 灾民得到充分抚恤 。
王莽还在长安城中造了一条闾里 , 建邸舍房屋1000多套 , 朝廷将灾民中的染病者安置在其中 , 派来医生 , 送来药品 , 进行隔离医治 , 以防止相互传染 。
《汉书》记载 , 汉平帝“诏民疾疫者 , 舍空邸第 , 为置医药” 。朝廷撤销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 , 改为安民县 , 建起官署与住房 , 招募贫民迁居于此 , 由县官发给口粮 , 并分配土地与生活用具 , 借给犁耙、耕牛、种子和粮食 , 让灾民病愈后在这里安居乐业 。
大司徒司直陈崇为宣传王莽 , 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 , 说他可与古代的圣人相媲美 。
苏轼用“圣散子方”济民
药物治疗是古人抗击疫情普遍使用的办法 。苏轼对中国医学颇有研究 , 在医药、养生和防疫方面有很多建树 , 他保留的“圣散子方”在抗疫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在科技和医学不发达的古代,一旦有疫情如何应对,巫术、药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轼在少年时期 , 不仅苦读经史 , 而且也读了不少医学书籍 , 如《伤寒论》《千金方》《别药性论》等 。
他在进士及第入仕后 , 利用在京城和各地为官的便利 , 拜访御医、医学大家和民间郎中、僧道 , 收集到不少宫廷秘方和民间偏方 。他运用所学医学知识 , 义务为百姓看病 , 救死扶伤 。
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 , 上任湖州知州才三个月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在众人的营救下 , 苏轼得以从轻发落 , 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
就在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二年 , 一场疾疫大爆发 , 气势汹汹 , 迅速蔓延 , 民众挣扎在死亡线上 。身处逆境的苏轼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 不是想到自己的利益安危 , 而是惦念着水深火热中的百姓 。
他手中正好有一秘方可用 。此方是苏轼当年拜访老家眉山名医巢谷 , 寻医问药 , 恳求防治瘟疫的药方 。
巢谷有一家传秘方 , 名曰“圣散子” , 但是其家规规定不得传于外人 。苏轼言辞恳切 , 再三请求 。
巢谷被苏轼的真诚所感动 , 答应将药方传给他 , 但是要苏轼指江水为誓永不传人 。可是苏轼为了挽救千千万万人的性命 , 也顾不上曾经的毒誓了 , 将药方献出来 , “合此药散之 , 所活不可胜数 。”
苏轼是政治家 , 胸怀黎民百姓 , 他顾不得曾经的誓约 , 将“圣散子方”传给了蕲水人名医庞安时 。
后来庞安时在著作《伤寒总病论》中附了此方 。和苏轼同期遭遇贬谪的弟弟苏辙 , 在认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期间 , 也遭遇了一场大疫 , 苏轼得知后 , 也将“圣散子方”交给子由 , 救民于倒悬 。(郑学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