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窗帘”进博物馆:为何它更能唤起历史记忆?
有媒体报道 , 在疫情期间 , 被拍成“连续剧”的武汉“网红窗帘” , 将被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 坦白讲 , 这有些意外 , 却也在情理之中 。 因为 , “飘散在窗外的窗帘”数日没人收回家中 。 但是 , 周邻却将窗帘的飘散状态 , 沿着疫情的发展时间点 , 同步的记录下来 。 于是 , “窗帘”就不只是“物性的窗帘” , 而成为记录历史境况的证物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飘散在窗外的窗帘”数日没人收回家中 , 如果放到正常的秩序下 , 可能更多的倾向是 , 长时间外出的主人不够细心 。 但是 , 放在这次疫情的背景中 , 想必更多的倾向会直指“隔离所导致的无法回家” 。 所以 , 作为“飘散在窗外的窗帘” , 就自带记录的特性 。并且 , 基于这样的特性 , 再加上周邻的关心 , “窗帘”又被“拟人化” 。 所以 , “窗帘的连续剧”才会触发舆论共鸣 , 成为这次疫情中 , 释放压抑的积极通道 。 所以 , “网红窗帘”永久被收藏在博物馆 , 确实也是分量足够 。 至于它的主人 , 觉得有些意外 , 可能更多是基于“窗帘的物化属性”而言的 。可事实上 , “博物馆”所收藏的一切物品 , 都是超脱物化属性的 。 因为 , 博物馆收藏物品 , 更多的意义是将“特别的事物”置身于历史进程当中来看的 。 因为 , 很多时候 , 仅靠文字本身 , 只能复述发生过什么 , 但是很少能有介入感 。 并且 , 绝大多数人 , 对于实物的感受力都要强于对文字的感受力 。所以 , 博物馆对“特别的事物”进行收藏和再现 , 就显得很重要 。 当然 , 这次疫情之后 , 博物馆要收藏的“特别的事物”应该还很多 。 之所以“飘散在窗外的窗帘”能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 , 就在于整个事情的发生过程 , 源于社交媒体的放大 。因为 , 就“飘散在窗外的窗帘”和邻人的记录行为 , 可能还不足以迈过被博物馆收藏的门槛 。 所以 , 就“武汉网红窗帘被博物馆收藏”这件事情来讲 , 更多体现的是 , “疫情背景下的飘散窗帘”所触动的舆论表情 。 而这背后的力量推动 , 着实值得深思和玩味 。“网红窗帘”进博物馆 , 这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特有现象 。 因为 , 要不是社交媒体的推动 , 可能“飘散在窗外的窗帘” , 也只是疫情中的一抹哀伤 , 并不会被博物馆当作历史进程的证物收藏 。 所以 , 对于“网红窗帘”进博物馆 , 更多是基于群体效应的考量 。因为 , 在疫情期间 , 类似的现象有很多 , 唯独“网红窗帘”被载入史册 , 除却“它的主人”和“记录的邻居”起到一定的作用 , 更多的力量来自于社交媒体 。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网红窗帘”的核心“不是窗帘” , 而是“网红”本身的影响力 。因为 , “网红本身”的意义在于传播度广泛 , 而传播度广泛意味着辨识度高 , 而辨识度高本身就是被博物馆收藏的基本门槛 。 所以 , 加之疫情本身的背景 , “网红窗帘”自然当仁不让 , 成为辨识度较高的疫情见证物 。 甚至 , 多年以后 , 可能我们会忘记很多宏大的事物 , 但是“网红窗帘”却能唤起更多人的记忆 。要知道 , 博物馆中所收藏的物品 , 如果拿到所处时代中 , 可能都是稀松平常的物品 。 所以 , 作为收藏的价值 , 更多是基于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见证作用 。 当然 , 有一些特别的物品 , 可能在当时也是重要的物品 。 不过 , 多数被博物馆收藏的物品来讲 , 更多是基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存在的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 我们既要记住宏大的事物 , 也要记住那些微小的事物 。 因为 , 构成历史镜面的元素 , 永远是不分大小的 。 只有我们足够敬畏那些微小的事物 , 并且愿意把其中释放出的情绪严肃化 , 具体化 , 才能寻回原味的历史 。不得不说 , 这次疫情后的“复盘” , “博物馆的做法”让人感到某种超越性 。 因为 , 就以往的惯例 , 只有那些显而易见的事物 , 才能被历史记住 。 而处于历史边缘的事物 , 总是不被待见 。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 这其实也是一种思考方式 , 追忆方式的改变 。于此 , 就社交媒体对“网红窗帘”进博物馆再次聚焦关注 , 这可能是将其定性为历史证物的“一次官宣” 。 毕竟 , 它出自于常人的居所 , 如果不进行叠加式的深入民心报道 , 很容易被低估 , 甚至会被认为有些不够格 。 所以 , 随着这次社交媒体的再次围观 , 也是对“素物设定”的一次洗刷 。因为 , 普遍的博物馆收藏认知 , 一定是要高大上 , 要不跟名人相关 , 要不跟大事件直接相关 。 “这两点”而言 , “网红窗帘”都不太沾边 。 所以 , “网红窗帘”进博物馆 , 肯定会被诟病 。 但是 , 面对“诟病”不见得就要“自我怀疑” , 因为 , 对于“网红窗帘”本身 , 早已超脱物性 。当然 , 也要“清楚一点” , “网红窗帘”只是见证疫情时期的一种视角 , 并不能成为绝对视角 。 所以 , 要是以抬杠的逻辑反对“网红窗帘”进博物馆 , 自然也可以说出万千理由 。 但是 , 回到历史记忆本身 , 可能谁也无法否定它对历史的记录 。不得不说 , 唤起历史的记忆 , “人 , 事 , 物”缺一不可 。 但是 , 对于人来讲 , 更多会走向精神遗产的凝结 , 而事往往只能最大限度的“复盘” , 却无法进行复刻 。 只有物可以永恒地留下来 , 成为“证明” , “证据” , “证词” 。 所以 , 窗帘是永恒的 , 但是它的主人终究会被遗忘 。很多时候 , 以人的视角看待历史 , 总是交织着是非和情绪 。 只有以物的姿态复盘历史 , 才能触发万千想象 , 并且更可能进入最中立的史观之中 。 就以“网红窗帘”来讲 , 它的主人最早是感到无奈 , 毕竟无法回家 , 无法把它收回去 。 但是 , 随着关注的扩大 , 主人的无奈被“喜感化” 。甚至 , 当“网红窗帘”的主人 , 听说博物馆要收藏自己的窗帘 , 可能更会觉得自己在“见证历史” 。 总之 , 这一些列的情绪变化 , 根本上就是“窗帘属性的变化” 。 “普通窗帘” , 因为被风吹散 , 就成为周邻关注的对象 , 最终社交媒体放大 , 成为公共舆论围观的对象 , 而博物馆更多是将这个过程进行小结 , 让历史走进现实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
- 美国种族歧视为何如此严重呢?
- 为何说美国并没有那么强大呢?
- 欧洲为何无法统一呢?
- 为何说进化论的根本就是谬论
- 你为何还没成功?这3种精神,你最缺哪个?
- 6亿国人月入1000,为何还有“中国人买下世界”?
- 向中国示威?美国龙飞船对接为何选在中国上空
- 加拿大面积最大的省魁北克,为何屡次追求独立?
- 很奇怪,美国人为何不持枪上街?
- 浙报融媒体|世界旅游博物馆雏形已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