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山圈涟源三甲隐藏在山野中的一座座神秘老屋


5月28日 , 凉风习习 , 初荷飘香 , 采访人员去了一趟涟源市三甲古村 , 寻访这里的古建筑群 , 触摸历史的凝重 。 村里的古建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 , 规模宏大 , 是梅山地区工艺最高的建筑之一 。
三甲村 , 是一个有着800余年历史的古老聚集村落 。 三甲村委干部梁立山 , 接待了采访人员一行 。 梁立山介绍说:三甲古村落 , 位于涟源市西南部的三甲村 , 是一个有着800余年历史的古老聚集村落 , 是梁氏祖先太义公落脚的地方 , 太义公今年有862岁 。

大梅山圈涟源三甲隐藏在山野中的一座座神秘老屋
本文插图

(三甲乡的古建筑 图片/梁立山)

大梅山圈涟源三甲隐藏在山野中的一座座神秘老屋
本文插图


大梅山圈涟源三甲隐藏在山野中的一座座神秘老屋
本文插图

(三甲乡的古建筑 图片/梁立山)
采访人员看到 , 三甲四面环山 , 墨溪横贯东西 , 境内现存青砖花瓦房50多栋 , 建筑形式多样 , 极富梅山特色 。
资料称:民国初期 , 方圆约十平方公里的三甲 , 四面环山 , 双塔屹立南北 , 墨溪横贯东西 , 中间是一个筑有东西南北四门 , 分布30多座庭院和多种商铺的大屋场 , 形似蛛网的青石路 , 将屋场与周围80多座庭院及宝塔、阁楼、学舍、祠庙、拱桥相连 , 形成了一个风景优美、生活方便的文化特色村落群 。
120多座青砖青瓦庭院多建于晚清期间 , 最早的有400年的历史 。 每座庭院 , 有书家写的屋名和门联 , 有竹雕木刻的堂联 。 全村共有130个庭院名和堂屋名、200副楹联 。 一座庭院一种建筑风格 , 每个屋名都有许多故事 。
庭院深深深几许 , 这里充满着历史打印在物象上的痕迹 。 可以看到:院落布局大都以正厅为中轴线 , 一进两横两天井 , 或两进两横三天井 , 或三进两横四天井 。 建筑为砖木结构 , 青砖小瓦马头墙 , 雕刻彩绘石门框 , 各个院落都有较宽的庭院空间 。
村民介绍:“有的还建有公用客屋 , 里面设置桌椅、茶几、盆炉等家具 , 挂有名人字画 。 天井用来采光通风和接受雨水下注 , 每逢大日子 , 天井空间铺上特制木板 , 以便摆设筵席 , 其他日子作为公用的活动场地 。 ”

大梅山圈涟源三甲隐藏在山野中的一座座神秘老屋
本文插图

(三甲乡的古建筑 图片/梁立山)
世业堂、于时处、敏慎堂、一德庄、树德园、存诚里、青云第、花门楼、怀古住、农桑村、步云山庄、居安草庐……各种屋名 , 显示了先辈们的文化素养和人生哲学 。
走进庭院 , 感觉到鸡鸭声不断 , 煮饭剁草的老人慢慢地做着自己手中的事 , 生活在冗长的时光里 , 世事变迁那是遥远的事 , 与他无关 。
“忠厚乃吾家旧德 , 诗书为后辈生涯”“黄金非宝书为宝 , 万事皆空善不空”“守业有先规惟商惟耕惟读 , 传家无异宝曰清曰慎曰勤”……这些对联倾注着先辈对后代的期望 。
采访人员从有关资料了解到 , 屋名和对联大都是本地和外地知名书家的手笔 , 其中有清同治七年殿试榜眼及第、翰林院编修 , 有进士、内阁中书 , 有民国元勋等 。 一般以楷书、行书居多 , 好像一座书法殿堂 。
学舍林立 , 人才辈出 , 是三甲的最大特色 。 清道光以来 , 这里建有望云书舍、紫云书屋等12处学舍 。 宗祠、家祠、祖庙、家庙都置有学产 , 实行奖学助学 。
(三甲乡的古建筑 图片/梁立山)
三甲这个古老的村落 , 集中了教育、楹联、民俗等多种元素 , 显示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 尽管文革中古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 , 但根基仍在 , 有一些古庭院保存比较完整 , 古村落的动人故事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