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历史唐朝最“短命”的考试,曾风靡一时,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



我们爱历史唐朝最“短命”的考试,曾风靡一时,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
本文插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说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 一般咱脑海里想到的——这是儒家的事 , 好像有志于科举的读书人 , 那都是圣贤传人、孔孟门生 。
嘿 , 其实 , 这个答案还真不一定对 。 起码在一些特殊的时期 , 科举可不光是儒家的事 。
一、科举制小起底
熟悉历史的朋友 , 一定知道 , 这科举制是咱中华文明的发明专利 , 它这一路走来 , 其实也挺不容易: 选拔人才这事 , 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 , 从先秦时代的“乡举里选”到汉代的“察举制征辟制” , 再到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 直到南北朝时期 , 开科考试才开始冒头 , 而真正确立科举取试 , 则是隋唐 。

我们爱历史唐朝最“短命”的考试,曾风靡一时,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
本文插图

我们今天看开科考试好像很简单 , 仿佛它就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 但其实它的最终成形 , 可是经历了上千年的探索 。
二、唐代科举
但不管怎么说 , 到了大唐朝 , 咱的人才取试制度终于算是定了!
不过 , 相比于后来明清 , 大唐朝的科举 , 那可真叫一个包罗万象 , 仅是其中的常科就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举科、童子科等50多种 。

我们爱历史唐朝最“短命”的考试,曾风靡一时,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
本文插图

这不同的科目 , 不但考试时的侧重点不同 , 而且连学习方向都不一样 。 比如明法科重点考察法律、法规 , 明算科侧重点在于数学计算 , 一史科、三史科着重考验历史功底 。
怎么样 , 这分科有没有像咱们今天考研的各种专业分类?光看学科分类 , 大唐朝的科举很明显更注重专才的培养 。 有50多种科目可供选择 , 莘莘学子尽可以发挥优势、选择长板 。
三、明经与道举
而这其中 , 比较值得议论的是其中的道举!
虽然咱都知道 , 唐朝的老李家笃信道教 , 但这个道举和道教真的有关系吗?
嘿 , 真的有关系!
说道举 , 得先说一下明经 。 所谓明经 , 就是明习经学的意思 。 考这科目 , 需要考生对儒家经典(尤其是十三经)熟悉再熟悉 , 说白了 , 这很大程度考验的是——记忆力 。
正因为对记忆力要求很高 , 年龄越大 , 记忆力越衰退 , 一个人要是过了30还没通过明经取试 , 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 , 所以才有“五十少进士 , 三十老明经”的说法 。 而很多牛掰人物 , 二十岁之前就能通过明经考试 , 比如元稹 , 14岁就已经明经及第 。

我们爱历史唐朝最“短命”的考试,曾风靡一时,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
本文插图

咱前面说了明经的重点参考是儒家经典 , 比如《礼记》、《春秋左传》、《毛诗》、《周礼》、《仪礼》、 《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敬》 , 这本来也没道家什么事 。
不过没关系 , 因为唐朝的老李家崇信道教 。 其实树立宗教信仰这事吧 , 不光是老李家迷信 , 这也跟李唐王朝的政治稳定有很大关系——老李家的道家始祖 , 你们一般人有吗?
老李家从开国皇帝唐高祖开始 , 就对道教情有独钟 , 武德8年 , 唐高祖还特别下旨 , 给三教重排次序:道家第一 , 儒家第二 , 佛家第三 。 道家地位已然至高无上 , 但此时的它 , 还不能进入教科书 。
很快 , 大唐王朝的权柄交接到了唐高宗手里 , 高宗皇帝李治虽然昏庸无能 , 但在崇道这条国策上 , 那执行的是非常彻底 , 甚至在他手里 , 老子当了皇帝——太上玄元皇帝 , 后世太上老君的说法 , 就是从此肇始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