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刘奕志:画龙点睛之笔,“中国智造”白内障疗法大放异彩


▎药明康德/报道
对光明的渴望与对黑暗的恐惧 , 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 全球半数以上患者因白内障而致盲 , 手术是他们重获光明的最大希望 。 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 , 无疑是中国白内障手术体系的领军人物之一 。 30余年的外科生涯中 , 他带领团队每天平均为60-70位患者完成手术 , 至今已让超过20万例白内障患者重新擦亮视野与人生 , 他也因此被同行称作“刘一刀” 。
今日 , 第12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在北京揭晓 , 刘奕志教授凭借创建新型白内障治疗方法获得杰出成就奖 。 30余年来 , 他不仅开创了适合中国老年性白内障的微创超声乳化核心技术 , 使国内百万老年人口手术率提高9倍 , 复明率翻倍并接近100%;更历经18年艰辛研究 , 推出了被《Nature Medicine》誉为年度全球突破性进展的婴幼儿晶状体干细胞疗法 , 成为再生医学的重磅成果 。 让我们走近刘奕志教授的团队 , 了解他们攻克一个又一个白内障手术发展里程碑的道路 。
药明康德刘奕志:画龙点睛之笔,“中国智造”白内障疗法大放异彩
本文插图

刘奕志教授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 1992年跟随导师李绍珍院士开展白内障的诊治与研究工作 。 至今从事白内障防治工作32年 , 现任中山眼科中心主任、亚太眼科学会常务理事 , 创建中国新型白内障防治体系;曾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重要奖项 。
晶状体原位干细胞疗法:再生医学神来之笔
针对婴幼儿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干细胞疗法 , 可谓再生医学应用于眼科疾病的画龙点睛之笔 。 这神来之笔原本基于刘奕志教授超越时代的创意 , 而将这个细心大胆的想法最终应用于实践 , 则耗费了整整18年 。 “过去很多人认为先天性白内障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 , 也很少有人想过利用晶状体干细胞原位再生 , 但我总希望能尝试不一样的手术方式 。 正是在长期晶状体细胞实验中 , 我们发现有的再生细胞透明 , 有的则异常浑浊 。 因此我认为即使是先天性白内障患儿 , 也不见得细胞与基因存在百分之百的致命缺陷 , 关键不在于‘种子’ , 而在于‘种子’成长的环境 。 ”
“如果没有无数次手术的临床经验 , 我恐怕也很难发现晶状体具有干细胞的再生潜力 。 过去数十年时间里 , 我们发现老年人晶状体再生能力很弱;而青少年尤其是婴幼儿患者术后却几乎百分之百复发 , 还有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和高度近视漂移 , 所以不能简单粗暴地搬用老年白内障手术模式 。 而眼科界也一度认为青少年白内障复发是一种负面现象 , 巴不得在手术中尽量清除其原有晶状体结构;但转念一想 , 这不正说明了晶状体干细胞强大的再生能力吗?尤其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生命力强大的婴幼儿 , 是否有可能让干细胞从野生的杂乱无章式填充 , 变为正常生长并恢复基本视力呢?”
刘奕志教授团队通过研究发现 , 晶状体上皮干细胞生成能力随年龄增长而衰退 , 婴幼儿晶状体赤道部上皮干细胞数量较多 , 可高表达眼部发育的关键因子Pax6和Bmi1 , 受外伤或手术刺激后能增殖 。 传统手术过程破坏了晶状体周边的囊袋完整性 , 因此术后不规则、病理性、无功能的晶状体再生组织 , 会破坏人工晶状体居中和视轴区透明性 , 从而影响儿童的视功能发育 。 经过18年的艰辛探索 , 刘奕志教授团队终于解决了手术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正确定位每位患者眼部的干细胞集中之处;营造良好的干细胞构建和再生微环境 。
【药明康德刘奕志:画龙点睛之笔,“中国智造”白内障疗法大放异彩】“上世纪末 , 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研究还在起步阶段 , 相关的手术设备和实验条件也非常有限 , 因此项目进展历经许多停顿与反复 。 后来在基金支持下 , 我们不断采纳全球最新的基础科研成果 , 终于认清了晶状体干细胞的机制 。 ”至今该手术已成功在数百名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眼部实施 , 术后患儿一般6-8个月就能长出透明晶状体 , 虽然较正常晶状体略薄但具备基本视觉功能 , 且术后炎症、高眼压等副反应发生率降低20倍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