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纳粹崛起前的德国,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埃文斯的《第三帝国的到来》 , 提供了我所读过的关于纳粹崛起前和纳粹统治时期德国生活最清晰、最生动的描述 。 ——A.S.拜厄特 , 《隐之书》作者《第三帝国的到来》读书 纳粹崛起前的德国,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内容简介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最富裕、最强大的经济体 , 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 。 然而 , 起初只是一群极端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 , 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 , 把一个极有教养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质和文化的废墟与绝境 。本书透过德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 , 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 , 还原纳粹攫取权力的过程 , 揭示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 , 生动再现了导致第三帝国到来的混乱失序、经济灾难、暴力行径 , 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 。作者简介理查德·J. 埃文斯 , 英国历史学家 , 以 19 、 20 世纪德国史 , 尤其是第三帝国的研究享誉学界 。 曾任剑桥大学钦定历史学讲座教授、剑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 。 曾被授予汉堡艺术与科学奖 , 并凭学术成就获封爵士 。 著有《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等 18 本著作 , 其中《死于汉堡》获沃尔夫森历史奖 。译者简介赖丽薇 , 英文译者 , 译有《西西弗斯的神话》《创新自信力》《打破僵局》等书 。书籍摘录序言(节选)从第三帝国登场伊始 , 各类历史学家和评论家就致力于解释这是如何发生的 。 持不同政见的流亡知识分子 , 比如康拉德·海登(Konrad Heiden)、恩斯特·弗伦克尔(Ernst Fraenkel)和弗朗茨·诺伊曼(Franz Neumann) , 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表了对纳粹党和第三帝国的分析 , 这些文本至今仍值得一读 , 它们在指引研究方向上有着持久的影响力 。 然而在事后 , 第一次真正试图把第三帝国置于其历史语境中思考的 , 是当时杰出的德国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迈内克(Friedrich Meinecke)于二战刚结束时的著述 。 迈内克将第三帝国的兴起主要归咎于德国自19 世纪末以降对世界霸权的日益痴迷 , 这种痴迷始于俾斯麦 , 并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位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益加深 。 他认为 , 军国主义精神弥漫德国 , 使军队对政治局势拥有了遗患无穷的决定性影响力 。 德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工业实力 , 但这一成就是以牺牲更广的德育和文化教育、过分注重狭隘的技术教育为代价的 。 “我们当时在希特勒的工作中寻找‘积极因素’ , ”中上层阶级智识精英迈内克如是写道 , 然后又老老实实地加上一句 , 人们找到了他们认为满足时代需要的东西 。 但结果证明那完全是错觉 。 长寿的一生足以使他在回首过去时 , 想起 1871 年俾斯麦领导下的德国统一 , 以及统一后至第三帝国覆灭之间所发生的一切 。 迈内克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德意志民族国家自 1871 年成立之时起就存在某种缺陷 。出版于 1946 年的迈内克回忆录具有重要价值 , 既在于他勇敢地反思了一生的政治信仰与抱负 , 也在于其反思的局限性 。 第三帝国期间 , 这位年迈的历史学家一直待在德国 , 然而不同于其他许多历史学家 , 他从未加入纳粹党 , 也不曾为它写作或工作过 。 但他还是受到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自由民族主义视角的局限 。 这场浩劫在他看来 , 正如其 1946 年回忆录的书名所称 , 是德国的浩劫 , 而不是犹太民族的浩劫、欧洲的浩劫或者世界的浩劫 。 同时 , 像德国历史学家长期所做的那样 , 他认为引起浩劫的主因在于外交和国际关系 , 而不在于社会、文化或经济因素 。 在迈内克看来 , 问题实质上不在于他一带而过的纳粹统治下笼罩德国的“种族狂热” , 而在于第三帝国马基雅维利式(Machiavelli)的强权政治 , 及其所发动的谋求世界霸权的战争 , 这蕞终导致了帝国的覆灭 。尽管存在种种不足 , 但迈内克的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关键问题 , 如他所料 , 这些问题此后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像德国这样一个先进的、极有教养的民族 , 怎么会如此迅速、如此轻易地屈从于国家社会主义的野蛮力量?纳粹攫取政权过程中所受到的认真抵制为何如此之少?一个无足轻重的极右翼政党怎会如此戏剧性地突然上台掌权?为什么如此多的德国人没能意识到无视纳粹运动的暴力、种族主义和杀戮天性 , 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 , 不同国籍的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不同政治立场的人 ,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20 世纪上半叶 , 欧洲多个国家都建立了残暴的独裁体制 , 德国的纳粹政府只是其中之一 , 这种趋势蔓延甚广 , 以致一位历史学家将当时的欧洲称为“黑暗大陆” 。 这种现象转而引出了新的问题:纳粹主义在多大程度上植根于德国历史?另一方面 , 纳粹主义在多大程度上是广义的欧洲发展的产物?就其起源与统治的核心特征而言 , 纳粹与当时欧洲的其他独裁政权有多大程度的共性?上述比较思考显示 , 认为与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社会相比 , 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的社会似乎不那么容易坠入暴力与毁灭的深渊 , 这样的假设是有问题的 。 德国孕育了贝多芬 , 俄国孕育了托尔斯泰 , 意大利孕育了威尔第 , 西班牙孕育了塞万提斯 , 而这几个国家在 20 世纪都经历了残暴的独裁统治 , 两者之间毫无关联 。 拥有数世纪高度文明的社会坠入政治野蛮主义 , 并不比文化成就乏善可陈的社会的堕落更令人费解;文化与政治根本不是以如此简单和直接的方式相互作用的 。 如果说第三帝国的经验使我们得到了什么教训的话 , 那就是:对伟大的音乐、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文学之热爱 , 并没有赋予人们任何道德的或政治的免疫力 , 从而拒绝暴力和暴行、免于听命独裁统治 。 实际上 ,1930 年代以来的许多左翼评论家认为 , 德国文化和社会的先进性本身就是纳粹主义胜利的主要原因 。 德国经济是欧洲蕞强劲的 , 德国社会是发展蕞完善的;在德国 , 资本主义企业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组织化程度 。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 这意味着资本家与他们的剥削对象之间的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 直至濒临崩溃的边缘 。 不顾一切地渴望维系其权力和利益的大企业主及其依附者 , 利用他们的全部影响力以及任其支配的全部宣传工具 , 创造出一种专门服务于其利益的群众运动——纳粹党 , 然后操纵它攫取权力 , 并在纳粹掌权之后 , 靠它谋取利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