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格学术北大读博手记:怎样完成自己的博士生涯?非常具有指导性!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北大读博手记:怎样完成自己的博士生涯?非常具有指导性!
在北大期间 , 经常和许多师弟师妹交流 , 常碰到有人问这个问题 。 日前 , 完成了答辩后终于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 , 也决定休息一天就这个问题好好写一篇文章 。
0 1
怎样入门?
这是经常碰到的问题 , 大部分都由新生提出来 。 关于入门 , 各个方向情况都不一样:在我们天文系 , 一年级学生是不选择导师的 , 我们有一年的时间去参加不同导师的组会 , 并做一些实质性的科研或组会报告 , 其目的便在于对整个领域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
在这个期间 , 有些老师会给你一个此方向的奠基性文章让你阅读 , 这往往是非常重要的 , 如果你读了这些文章之后能大概领略到其中的问题以及重要性 , 那么你就会有一些粗略的判断这个方向是否适合自己——这非常重要 , 一旦发现这个方向不适合自己 , 那么你的未来几年将十分痛苦 。
当然 , 没有不好的方向 , 但毕竟人的性格特质不同 , 对事情的理解和优缺点也不一样 , 如果这个方向与你格格不入 , 那么你就得花更长的时间找下家了 , 这显然是不划算的 。 有时候 , 老师或许直接给你一篇最新的文章 , 那么 , 你就应该从这篇文章的引言部分开始阅读 , 并且将引言部分频繁出现的那篇文献拿来扩展阅读 , 然后再阅读那篇文献的引言……如此扩展下去 , 会对个人理解该方向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有很大的帮助 。
另一个重要的入门方法是 , 去阅读综述 , 各个领域都有自己权威的综述 , 它们往往由那些本领域已经具有很高声望和成绩的大师撰写 , 综述通俗易懂 , 并且十分具有全局观点(global view) , 其往往不仅会描述本领域的历史 , 也会详细给出未来展望 , 告诉你它的重要性 , 我一直认为 , 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就应该按照综述的格式来写 。
在我们领域 , 最权威的综述杂志是ARAA(如有错误请指出) , Annual Review是个很权威的综述系列 , 其在许多其它领域也是首屈一指的 。
文章看不懂怎么办:如果是技术细节 , 没有关系 , 毕竟人家做了好多年才发展出这一套东西 , 一入门就全吞下是不可能的 。 如果是背景综述部分和结论看不懂 , 那么有必要去找师兄和老师讨论了(我个人认为 , 一个好的科学家 , 应该竭尽全力帮助比自己资历浅的后辈) 。
如果有时候找不到帮助你的师兄师姐 , 那么直接发邮件给原作者 , 去和ta讨论 , 千万不要害怕和人交流 , 听君一席话 , 胜读十年书 , 这种事情在科研领域经常发生 。
0 【募格学术北大读博手记:怎样完成自己的博士生涯?非常具有指导性!】2
比起失败更可怕的是不敢尝试
我在刚入导师的组时 , 畏手畏脚不敢尝试 , 我觉得导师不仅是科学上的导师 , 还是技术上的导师 , 我的思想曾停留在导师是全能到连一个题目都有权威答案的那种人 。 当我不断向导师询问各种细节时 , 我遭到了第一次警告和批评 , 我至今保留着我的导师那封邮件 , 它改变了我的整个博士生涯:
OK, I will respond with more instructions now, but as aPhD student you are supposed to take initiative and figure things out foryourself. This is part of the PhD training, particularly in western countries(don't work on the assumption that I know everything...). It doesn't matter ifit goes wrong sometimes -- you'll learn from that, just try.
实际上 , 当你毕业回头再去看最初的项目时 , 你会觉得给你四五年时间来完成这么简单的一个项目实在是太奢侈了 。 五年后的你 , 或者当时的导师 , 也许只需要两个月就能把项目做出来 , 而这么多的时间 , 就是给你去犯错的 。
去寻找专门的文献 , 去找其它比你更懂的人交流 , 而不是全权依赖导师 , 把数据备份然后不断尝试并发掘里头的细节 。 博士期间不说90% , 至少一半的时间是用来犯错误的 , 犯错不可怕 , 可怕的是没有输得起的魄力 , 以及不能从错误中学到新的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