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揭秘中国人耳畔靓丽的风景线( 二 )


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的男女才会佩戴琳琅满目的耳饰 , 如傣族的耳珰、匈奴人的金丝耳环、鲜卑人的金耳环等 , 其中翡翠、玛瑙、绿松石、玉石制品非常丰富 。 中原人则不屑于佩戴耳饰 , 当时的人们把穿耳叫做"贯耳" , 带有惩罚的性质 , 主要用来惩罚不听话的奴隶 , 损伤他们的身体来羞辱他们 。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记载:楚国子玉在蒍地治兵 , 一天鞭打了七个人 , 其中三个人处以"贯耳"的刑罚 。 因为这种时代背景的限制 , 从西周到唐前期 , 耳饰文化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 。 充耳文化
中国广大女性的爱美之心还是超出了统治者的控制范围 , 在追求变美的道路上 , 无论受到任何阻碍 , 都会有应对的办法 。 为了既不违背礼制又能满足爱美之心 , 周代女性发明了一种叫做"充耳"的耳饰 , 别称叫做"瑱" 。 这种耳饰在男子行冠礼和女子插簪时都可以佩戴 , 用丝线垂在头发两侧 , 长度刚好到达耳际 , 不仅能装饰自己 , 还能体现出尊礼尚礼的意思 , 与当时的价值观还非常相符 。 由于充耳有谨言慎行、尊贤重礼的独特思想 , 因此一直广受人们喜爱 。 从先秦时代到明代 , 无论耳饰文化是衰落还是兴盛 , 充耳作为耳畔的一道风景线 , 始终都不曾离开过 。 耳饰文化复苏
隋炀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皇帝 , 他接手的隋朝如同昙花一现 , 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只留下了一个影子 , 他的残暴与否这里不做讨论 , 单单是他创立了科举制度 , 为后世提供了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 , 这一点就可以千古流芳 。 科举制产生于隋朝 , 完善于唐朝 , 彻底改变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 , 使"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退出了历史舞台 , 寒门子弟从此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读书做官 。 因为科举制度选拔出的很多人都来自底层社会 , 所以他们更加了解底层人民的审美情趣 , 上层社会追求的是内在品质 , 底层社会追求的是外在容貌 , 很显然后者的美才是当时的社会所需要的 。 从中唐到宋代 , 由于士大夫群体的不断扩大 , 原有的贵族政治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 世俗化的审美得到了认可 , 耳饰和戒指、项链、手镯一样 , 开始走上了复兴之路 。

历史文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揭秘中国人耳畔靓丽的风景线
本文插图

宋代鎏金耳饰
大多数人对宋代都保留着男尊女卑的刻板印象 ,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 虽然程朱理学提出于宋代 , 但是它真正产生影响是在明清时代 。 宋代受商品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 开放程度甚至超过了唐代 。 因为宋代的土地制度由均田制变为了租佃制 , 很多农民丧失了土地 , 他们流入城市 , 很多人都把家中女子送到了青楼 , 这也导致了宋代的风月场所和事业相当发达 。
宋代的发达的商品经济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 世俗化趋势明显 , 以往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 总是端着架子看似不解风情的迂腐儒生已经不复存在 , 宋代社会就连平民商贩手中都有很多钱 , 富商大贾更是有着花不完的钱 。 在赚钱的同时 , 他们也经常出入与勾栏瓦舍、酒肆楼馆 , 与歌姬舞女们寻欢作乐 , 有着精通文墨的才子还会和这些女人们对酒当歌 , 连皇帝都不例外 。 宋徽宗赵佶就与汴京著名歌舞女李师师爱的难舍难分 , 因此还意外推动了宋词的发展 。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 女子只有依靠美貌才能被社会认可 , 如果没有天生丽质 , 那么通过精致的妆容也可以打造出绝世美女 , 所以女子在装饰方面自然更加繁琐 , 各种做工精湛的饰品源源不断的在宋代社会产生 , 耳饰当然也不例外 。 宋代耳饰形式精美且种类丰富 , 宋人似乎要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挂在耳朵上 , 从江苏无锡宋墓出土的瓜果、花卉造型金耳环、衢州南宋古墓中出土的葵花形金耳环 , 都说明了宋代人已经开始注重感官享受和在耳饰装扮中体现自己的魅力 。 她们的耳朵上可以挂满整个世界 , 宋代是女性饰品繁荣发展的时期 , 直到几百年后的民国 , 耳饰文化的潮流都不减当年 。 除了宋代经济和社会的原因 , 促进了耳饰文化的发展 ,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宋代开始 , 中华民族就一直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周旋 , 辽、金、元的人不仅与宋朝作战 , 还与宋朝在冲突中进行了文化交流 , 所以到了元明清时期 , 女性佩戴耳饰的习俗也变得不足为奇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