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大企业不能恢复,就怕中小微企业出问题
观点提要1现在我们不怕大企业不能恢复 , 就害怕中小微企业出问题 。 大企业离不开中小微企业 , 大河小河都是连在一起的 。2外企从中国大规模的回迁是不可能的 , 但是一些局部规则的变化肯定是有的 。 所以全球化方向肯定不会逆转 , 但是全球化的一些布局、规则会有一些改变 。3企业都要成为“两栖企业” , 进可攻、退可守 , 这是我们要做到的事情 。1839 跟贴灾难是共同的 , 努力是各自的 。 有人在意外中衰落 , 有人在意外中焕发生机 。正和岛《每周一播》邀请了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 , 他曾带出中国建材、国药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 以“大疫初定 , 企业如何劫后重生”为题进行分享 。
宋志平以下为宋志平演讲实录:/01/中国经济已出现反弹迹象1、四个能力大家知道 , 我们从1月20多日进入了全国抗疫阶段 , 整个2月份是疫情最严重的阶段 。 我比较早地提出来 , 企业抗疫要有“三力” , 应变力、抗压力和复原力 。 后来我又加了一个免疫力 。有的人遇上大病很快就复原 , 而有的人就一病不起 , 更有个别人被吓坏了 。 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 同时加强锻炼 , 才能从疫情中走出来 。做企业这么多年 , 一路上遇到不少困难 , SARS也好、2008年金融危机也好 , 到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 , 我们企业一路上遇到不少困难 。 怎么办?这么多年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 , 我会跟大家讲3句话:一是困难是客观的 , 你困难、他困难、大家都困难;二是最困难的时候 , 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 这时候你还是要坚持着 , 熬着;三是所有困难都要靠我们自己克服 , 熬着什么都不做是不对的 , 我们还要积极解决 。同时我还跟大家讲 , 每次大危机都会使一部分企业倒下 , 但也会有一部分企业脱颖而出 。 大家现在看 , 包括马云、马化腾 , 他们都是在危机中脱颖而出的 。 这符合进化论 , 这个时刻既是危 , 也是机 。2、四个“紧盯”3月份 , 我们一方面抗疫 , 另一方面开始抓复工复产 , 统筹抓好抗疫和社会经济的工作 。这段时间里面 , 我们要做到四个“紧盯” 。 第一是紧盯疫情;第二是紧盯市场 , 因为复工复产 , 我们要抓订单;第三是要紧盯上下游的产业链 , 缺一个部件 , 产品就无法出厂;第四是要紧盯资金链不能断 , 因为资金是我们的“血液” 。3、五个“抓住”到了4月份 , 我们大部分企业都复工复产了 , 进入了复商复市的阶段 。 光复工复产 , 不复商复市也不行 。4月份美欧国际疫情开始大规模蔓延 , 但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住了 , 整个抗疫已经打完了上半场 , 国内经济恢复和国际抗疫同时开展就是下半场的开始 。4月份进入了下半场 , 当时我跟大家讲要有五个抓住 , 抓住什么?抓住一些机遇 。一是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机遇 。 争取复原 , 早恢复 , 同时抓住时间差 , 下好先手棋 。 在美欧复工复产之前率先恢复 , 在他们复商复市时我们就可以快速切入 。二是要抓住政策机遇 。 在整个复工复产当中 , 其实政府出了很多的政策 , 一定要抓住政策的机遇 。三是要抓住产业链重新洗牌的机遇 。四是要抓住疫情下 , 全球化重新布局的机遇 。五是抓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 这次转型很大程度是围绕数字化转型 。我觉得这段时间企业一定不能只看到危 , 也要看到机 。 从危中寻机 , 从危中能够抓住机 , 转危为机 。进入5月份 , 从全国来看 , 成品油的销量已经基本上恢复 , 发电量也成了正增长 。 大家看北京街上又开始堵车了 , 商场、饭店的人也多起来 。 我国经济恢复得非常之快 。4月份水泥的销量比去年同比有提高 。 很多大企业开始逐渐恢复 , 经济开始反弹 。进入5月后 , 还有一个好消息 。 今天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也来参加 , 过去我在国药当董事长 , 他是中国生物的董事长 , 下辖六个大的生物所 。除了陈薇院士及其团队研发的疫苗 , 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也获得了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 , 这对我们来讲真的是特别好的消息 。我们跟美国比什么?比三点:第一 , 看谁疫情控制得快 , 无疑我们走在了他们前面 。第二 , 看谁经济恢复得好 , 这一点我们也有把握 。第三 , 看谁的疫苗能够出得早 , 确实疫苗既有科技的问题 , 也有组织的问题 。 现在我们的情况是 , 陈薇院士的疫苗和他们同期进入临床 , 中生是灭活的疫苗 , 安全又顺利 。我听了以后特别高兴 。这段时间 , 我回忆1-5月我们所经历的这些 。 我用了一个词 , 确确实实叫“度月如年” , 就是每个月我们都有一个大的转变 。这是我这段时间思考的历程 , 我想大家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02/大企业不害怕 ,就怕中小企业出问题接下来我们看形势 , 应该怎么看?哪些东西变化了 , 哪些东西没有变化?对我们做企业的来讲 , 这些判断特别重要 。变化有几方面:1、经济下行史无前例大家知道 , 上个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调低了全球的经济增长率 。 他不是一般的调低 , 而是从过去3.3%的增长调到了-3% , 一下子调下去6.3个百分点 , 这是史无前例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我们第一季度的GDP比去年同期下滑6.8% , 这也是史无前例的 。这样一个经济下行 , 对我们做企业的来讲压力非常大 。 经济下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生意的减少、订单的减少 , 意味着价格的下滑 , 意味着很多方面的问题 。我也在想 , 这次疫情到底和我们过去遇到的哪一次危机比较相似?比来比去 , 还是2008年金融危机 。 为什么?因为都是美国得了大病 。 上次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 出现有的银行倒闭 , 他得病全世界吃药 。2008年底、2009年那时 , 到江浙一带 , 地方政府在唉声叹气 , 为什么?因为当时的外贸出口基本上都出了问题 。 当时的外贸依存度很高 。后来怎么渡过的?大家想想 , 一个是国内基建投资的拉动;二是美国量化宽松(QE) , 大量资金放出来 , 美国快速恢复 。这次危机也是这样 , 全球有疫情蔓延 。 但是美国最厉害 , 现在美国成了“震中” 。 他得了病 , 对大家影响很大 。 这段时间大家都感受到了 , 外贸也直接受到了影响 。在这一点上 , 外贸企业很困难 。 外贸等于是上半场我们不能生产 , 他们需要货;下半场我们能生产了 , 他们却停摆 。 所以外贸企业确实“打满了全场” , 确确实实比较困难 。恢复经济最终还是要看方法 。 我觉得和上次也差不多 , 首先国内要拉动经济 。 国务院常委会上 , 提出做到“六保” , 就是给企业一些政策 , 为企业纾困;还有扩大内需;加大投资项目 。美国人现在等于是无期限的量化宽松 , 有大量资金出来增加流动性 。 现在欧洲已经开始逐渐复工复产 , 美国的需求也很强烈 , 所以下一步美欧经济会逐渐复工复产 。 外贸企业要尽早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2、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我们的行业像航空业 , 包括高铁 , 包括聚集性的服务业前段时间压力非常大 。现在我们不怕大企业不能恢复 , 就害怕中小微企业出问题 。 大企业离不开中小微企业 , 大河小河都是连在一起的 。这时我希望很多大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大型上市公司 , 也要去支持中小微企业 , 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 希望全社会都去关心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 。3、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 包括西方政客污名化中国 , 带来了一些影响 。什么叫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活动是市场化的 , 全球化是市场规则下进行的贸易活动 ,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是政府干预下进行的贸易活动 。 现在美国的作为就属于贸易保护主义 , 包括给中国加高关税 , 甩锅中国、污名化中国 。另外大家总在讲 , 一些外企会不会回迁等问题 。 我的看法 , 大规模的回迁是不可能的 , 但是一些局部规则的变化肯定是有的 。 所以全球化方向肯定不会逆转 , 但是全球化的一些布局、规则会有一些改变 。所以对企业来讲 , 也要积极地来研究这些变化 。/03/我的四个“心里有底”那么 , 哪些东西不变呢?我们心里有底的是什么?1、中国经济的势头不会变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出中国经济韧性非常好 。 虽然经历了几个月惊心动魄的变化 , 但是你看我们的基本面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 尽管按了暂停键 , 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不断加速 , 总的来讲经济势头还是挺好的 , 大方向没有改变 。2、“制造中心”的地位不会变现在讲企业回流、回迁到底会怎么样?去年达沃斯论坛上 , 我带着这些问题跟一些欧洲、美国的跨国公司一把手交流过 。我问他们是否会迁移到越南或者说迁回国 。 他们说不会的 。 他们提出 , 亚洲区域是以中国为中心的 , 现在不光是制造业 , 绝大部分设计、研发的环节都在中国 , 不会因为短期的一个成本问题就迁来迁去的 。我觉得这些跨国公司的企业家讲得非常实在 , 不会因为政府政客短暂的想法就改变了 。 这是我当时很深的印象 。今天早晨看摩根史丹利的分析 , 他们认为这次疫情会暂缓所谓制造业从中国外迁的速度 , 因为外迁还要再投资 。 很多跨国公司现在资金也很紧张 , 让他再迁去一个别的地方也不是特别现实 。另一方面从制造业本身来看 , 2月初的时候 , 全国口罩日产量只有2000万只 , 可是1个月后的3月1日 , 日产量巨大 , 达到2亿只 , 翻了10倍;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 , 3月份出口的口罩数量是38.5亿只;4月份出口了200多亿只 。 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数字?这是天文数字 。这么短时间内 , 中国企业能够一下子造出这么多口罩 。 你看我们中国企业的能力多么大呀 。 做口罩其实也不容易的 , 要口罩机 , 还有熔喷布 。这么短时间内 , 中国可以快速组织起来 , 说明中国的企业家很能干 , 中国的制造能力很强 , 中国的配套能力很强 。 这不是哪个国家都能做到的 。 通过这点 , 我可以感受到:我国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不大容易被撼动 。我想中国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 。 跨国公司们愿意离开这个大市场吗?我觉得很难改变 。所以我们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 , 这些问题不会在短期内就出现 。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危机感 , 而是要增加信心 。3、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变最近一段时间 , 政府出了很多改革开放的政策 , 包括海南的自贸港 。我是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 春节后美股4次熔断 , 当时围绕着开不开市有一些争议 。 面临那样一个场面 , 我们还是果断按时开市 。开市后看起来我们都稳住了阵脚 , 也是不错的 。 总的来讲 ,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比较稳定的 。3月1日 , 《新证券法》依旧出台 。 最近中央还决定要推出创业板的注册制 , 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 , 还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工作 , 三管齐下 。这说明这场疫情不会改变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 , 而且我们的改革开放会做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好 。4、企业家的精神不会变第四点和大家都有关系 , 就是企业家的精神没有改变 。 中国改革开放40年靠什么?就靠两点取得成功 , 一点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 第二点靠中国的企业 , 靠海量的企业家 , 靠企业家精神 。我国企业 , 按照《企业法》注册的公司有3000多万家 , 个体工商户有7000多万户 , 加起来有1.1亿经济体 。 这是海量的 。 大企业顶天立地 , 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今年初 , 很多人都讲到了不确定性 。 我认为我们有把握 , 为什么?一是党和国家的政策 , 第二是我们有企业家精神 。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我觉得核心是两点:一是我们中国企业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二是中国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实业报国的精神 。这次疫情当中也是这样 。 一方面反映出了大家的创新能力、坚守能力、坚韧不拔的精神 , 另一方面反映出了企业家家国情怀、企业报国的责任感 。 这些都非常重要 。我觉得疫情之后 , 国家对企业出台了很多的政策 。 企业家要抓住这些政策 , 抓住这些机遇 , 再往前迈一大步 。/04/2020年对企业家的忠告:熬得住、活下来、早复原、再出发最后 , 我们经营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到了这个时候 , 因为大家这段时间听了很多消息 , 压力也挺大 , 此时我们还是应该把精力聚焦在企业上 。我记得在正和岛年度论坛上 , 有位同志讲到 , “我们开工了 , 干活去” 。 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经典 。 我们现在也是开工了 , 要干活去 。用我的话说就是 , 在疫情中熬得住、活下来、早复原、再出发 。 现在到了再出发的时候了 。这里面有几点要注意:一是企业要聚焦 , 提高核心竞争力 , 念好自己的生意经 , 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这时需要聚焦自己的事 , 心无旁鹜地把自己的事做好 。二是用好国家的政策 。现在国家政策就是四大政策:1、复工复产的有关政策 , 如减税降费、降息等等 。2、用好对困难企业、困难行业的有关政策 。3、扩大内需、扩大居民消费的有关政策 。4、用好国家新基建投资方面的政策 。 用好政策也是企业家当前要特别做好的工作 。三是抓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 这次疫情给我们的一个最大收获 , 就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过去我们也一直在讲这事儿 , 但转型一直没那么彻底 。 这几个月我们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和线上相交了 , 包括今天这个会 。 过去肯定要开个千人大会 , 现在我们在网上、线上见面了 。 此外还包括智能化、工业互联网等加快转型 。四是因势利导做好国际化业务 ,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 。一是要积极支持国际抗疫 , 应对国外政客也要有理、有利、有节 , 我们要积极创造国际化的好环境;二是要抓住全球复工复产的机会 , 快速切入 , 恢复我们的供应链、产业链;三是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做一些适时的并购、结构调整 , 优化资产结构;四是欧美提出“再工业化” , 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顺势而为 , 在当地投资建厂 。下一步 , 我觉得企业都要成为“两栖企业” , 进可攻、退可守 , 这是我们要做到的事情 。时间关系 , 我就不多说了 。 最后送给大家三句话:第一 , 用平常心应对困难 。第二 , 用进取心化危为机 。第三 , 用自信心再造辉煌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 徐州铜山检察发布|【网格员在行动】周东升检察长走访服务企业
- 杭州60000人,抢959套房:经济复苏不能靠炒房
- 人民日报客户端|惩罚业绩不达标员工生吃蚯蚓,企业负责人被拘留5天
- 农产品期货网|爱心企业为 山区儿童送鸡蛋
- 连自来水都不能免费
- 汽车的核心部件,是谁在毫不掩饰地垄断?
- 美国威胁不让香港再特殊,这1300多家企业怎么办?
- 美国威胁不让香港再“特殊”,这些企业怎么办?
- 又一个中国企业“打破”技术垄断,跃居世界第一
- 美不让香港再“特殊”,这1300多家企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