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无数人觊觎的南宋沉船 “逼出了”中国的水下考古
来源:雅昌艺术网5月5日 , “2019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历经激烈角逐 , 最终公布结果 。 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不负众望 , 成为“十大”中唯一的水下项目 。 这艘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古代沉船 , 其考古工作前后历经近三十年 , 从水下调查、整体打捞到发掘保护和公众展示 , 是世界水下考古界的经典之作 , 也见证了我国从无到有 , 再到成熟壮大的水下考古学科的发展历程 。“南海I号”的第一次亮相是在1987年 , 广东省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广东阳江海域 , 原本想寻找一艘17世纪荷兰沉船时 , 却意外发现了另一艘古沉船 。 当天 , 英方一只1吨多重的钢铁抓斗被放下水 , 在沉船上胡乱抓了一把 , 举起一看:竟有200多件中国瓷器和金属器具 , 可惜的是 , 瓷器全被这“粗暴”的抓斗抓碎了 。
“南海I号”沉船在水下的原貌真正对这条神秘沉船进行水下勘察是在两年之后 , “中日联合南海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队”将其命名为“南海I号” 。 当时的中国考古调查队队员张威潜入海下 , 已摸到了“南海I号”的船板 , 另一位日本队员则摸到了一小块瓷片 。 但最终的结果日方觉得打捞的希望渺茫 , 没有继续和中国合作 , 而中国这边因缺乏相应的资金和人手 , 无法独立下水作业 , 已经确定位置的“南海I号”不得不在寂寞的海底继续沉睡……
直到2001年 , 中国水下考古队员才得以重新扬帆起航 , 对“南海I号”进行断断续续的调查试掘 , 2007年 , 这艘巨船被史无前例地“打捞”出水;而中国水下考古也伴随着“南海I号”三十年的曲折经历而发展壮大 , 直到今天 , 中国水下考古水平已可跻身国际前列 。 而因“南海I号”首创的整体打捞 , 更是世界水下考古的“壮举”……
“南海1号”被打捞上来之后的发掘现场外国人疯狂盗捞 国宝流离失所“在中国 , 水下考古”几乎是和“南海I号”同时出现的新名词 , 在这之前 , 这一块一片空白 。 没有人手、没有资金、没有经验 , 纵然粗略估计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不下2000余艘沉船 , 但也只能“望洋兴叹” 。不少外国盗宝者盯上了这块“海域” 。 1984年 , 英国人迈克·哈彻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尘封的档案馆里 , 找到了“哥德马尔森号”的资料 。 1752年冬 , “哥德马尔森号”商船满载着瓷器和黄金 , 从中国广州驶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 。 这艘船在航行了16天后 , 触礁沉没 。 哈彻在南海海域探测到了这艘沉船:23.9万件青花瓷器 , 125块金锭、总重达45公斤 , 还有两门刻有东印度公司缩写VOC的青铜铸炮……哈彻将它们悄悄拉到公海 , 隐匿一年后 , 拿出“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的国际公约 , 将沉宝交给荷兰的佳士得拍卖行 。
盗宝者迈克·哈彻和他打捞上来的中国瓷器当时我国的法律 , 对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片空白 。 万般无奈下 , 国家文物局派出了两位陶瓷专家耿宝昌、冯先铭 , 他们携带了当年的“巨款”——3万美元 , 试图将国宝买回来!然而让人欲哭无泪的是 , 在整整3天的拍卖中 , 中国人连一次举牌的机会都没有得到——每一件瓷器的起拍价格 , 都在估价的10倍以上 , 并且不断有人竞价 , 怀揣的3万美元形同废纸 , 20多万件珍贵的中国文物 , 就在中国专家们面前被人一一“夺走” , 这是怎样不堪而悲愤的画面?但这场盗掘远没有结束!1999年 , 迈克·哈彻再次瞄上了南海深处的一艘清代沉船“泰兴号” , 这艘满载珍宝的巨型沉船被称为“东方泰坦尼克” , 船上载有2000多名乘客和船员 , 压舱的是100多万件福建德化的瓷器 。 这百万件瓷器全部出自康熙年间的中国四大窑系 , 几乎件件都是精品 , 打捞上这么多瓷器的哈彻喜不自胜 , 但为了高价与利益 , 他在挑选出36.5万件精品后 , 下令砸碎了剩余的60余万件……在德国为期9天的拍卖中 , 哈彻收获了3000万美元的暴利 。
迈克·哈彻和他打捞上来的数十万的中国瓷器迈克·哈彻的盗捞不过是冰山一角 , 美国退伍老兵费·格雷科、比利时人吕克·海曼斯都曾在这狂热的盗捞中分一杯羹 , 中国水下考古已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 。拍卖空手而回:被逼出来的“水下考古”3万美元连一次举牌资格都捞不到 , 眼睁睁看着我们国家被盗捞的文物被外国人拍走 , 这事深深刺激了中国 , 所以不久国家召集文物、司法及海事等各部门座谈 , 着手筹建中国水下考古队伍 。 中国历史博物馆便承担起我国水下考古事业“拓荒”的重任 , 于1987年成立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现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学中心) , 并派人去荷兰、美国、日本学习水下考古 。
推荐阅读
- 细数人类历史上失败的大型工程
- 多数人绝情的不支持你
- 警惕!请把你的口罩带好
- 这家餐馆贴出一张字条,温暖了无数人
- 绝大多数人,不应该关心外交
- 单亲妈妈聊天记录刺痛无数人:活得体面有多难?
- 南方都市报快递柜若变“甩手箱”少数人愿为超时埋单
- 就算时间倒退20年,多数人也一定不会投资北京的房子
- 如松:珍惜“危机”的,永远是少数人
- 飞翔的旅行为何多数人凌晨去酒店住宿,前台都会说没房?其中“猫腻”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