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海城尚王陵,凝聚着尚王爷家族辉煌的历史


在海城市八里镇小新村南侧有一片气势恢宏的陵园 , 海城人都知道 , 这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及其后人的墓地 , “尚王”指的就是这位平南王 。

尚可喜海城尚王陵,凝聚着尚王爷家族辉煌的历史
本文插图

尚可喜画像 , 尚氏家传 , 现藏于鞍山市博物馆 。 而这位历史人物的千秋功过这里就不评说了 。

尚可喜海城尚王陵,凝聚着尚王爷家族辉煌的历史
本文插图

如今的尚王陵以“尚氏家族墓”的名字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 整个陵园坐东朝西 , 或许有面向北京的意思吧 。

尚可喜海城尚王陵,凝聚着尚王爷家族辉煌的历史
本文插图

尚王陵的大门前 , 四棵苍老虬劲的梧桐树雄踞大门两侧 , 这梧桐树是海城市政府捐给尚王陵的 , 从这一点上足能看出来政府对这处历史文物的重视 。 刚刚栽下去的梧桐树正焕发着生机 , 葳蕤的叶子欣欣然张开眼睛 , 欣慰着这尚氏后人对历史的尊重 , 对先祖的虔敬 。
陵门前省级保护文物单位的石碑与陵园风格浑然一体 , 两侧石狮威严 , 粗犷传神 , 是难得的精品 。 进入陵园内 , 前院开阔 , 两边的古式建筑庄严肃穆 , 青砖碧瓦 , 红窗棱地道的满族风格建筑 。 迎面是一座碑亭 , 四面券门 , 亭内耸立着康熙二十年(1681)康熙皇帝御赐碑 , 碑通高4.97米 , 宽1.07米 , 厚0.315米 。 碑为“七孔透龙碑” , 这是显贵的象征 。 碑座的赑屃是龙王九子之一 , 它精美的雕工栩栩如生 , 虽经历岁月风霜仍不失其灵动的神韵 。 这座御赐碑是一九九六年由东陵凤翔山迁移至此 , 其中御赐碑阳面刻有“平南亲王尚可喜之碑”九个字及铭文 , 字迹为满汉合壁 , 汉字多半已被损坏 , 满文尚可见 。 碑文是康熙皇帝对平南亲王尚可喜戎马一生的盖棺定论 。
迈入高高的门槛 , 进入尚王的陵园 , 厚重的大门打开 , 映入眼帘的十一座大型的古墓 , 古墓用青砖箍砌 , 坟草青青 , 毗邻稍微小些的是尚可喜的原配与另一位夫人的墓 。 墓前立着石碑 , 花环、花篮的遗迹依稀还能看出清明祭祖的时候商氏家族那大典的盛况 。 陵园内松柏参天 , 郁郁葱葱 , 槐花正浓 , 紫红色的小花一串串像风铃摇曳 , 仿佛在诉说着尚可喜从小随父从军 , 二十一岁带兵打仗 , 从效忠明朝抗清全家一百多口人誓死不降投海自尽 , 到反戈一击横扫天下 。 尚可喜戎马一生 , 身经百战 , 转战数万里 , 辅佐康熙开国拓疆 , 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了汗马功劳 , 在清代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 历史评说纷纭变化 , 传奇曲折的故事 。
尚可喜的传奇不光在戎马倥偬的岁月中 , 就连他的死也充满了各种传奇色彩 。 公元1681年 , 按照尚可喜的遗嘱死后归葬海城 , 清政府为纪念他的功绩拨8000两白银修建尚王墓园 , 满汉合璧御碑一通 , 背面铭文亦为康熙帝钦赐 。 康熙帝御笔“平南亲王尚可喜之墓” 。 赐田万顷 , 安置家属 , 派两名四品顶戴的佐领和100名士兵 , 世代为尚可喜守陵 , 一直侍守了200余年 。
【尚可喜海城尚王陵,凝聚着尚王爷家族辉煌的历史】
尚王陵先是选址在马风凤翔山 , 朝廷拨两员闲散佐领专责守墓 , 监管祭烹诸事 , 世袭罔替 , 代代不绝 , 并赐以房屋、地亩、以安插、赡养家口人丁 。 后人遵遗嘱把他葬在辽宁省海城东陵凤翔山 , 传说因墓地风水好而受到当地人的嫉妒和诽谤 。 康熙二十四年 , 后人们又把他移葬海城市小新村文安山祖墓 , 由于征地引起当地老百姓的不满 , 于是谣言四起 , 为了不引起朝廷的误会 , 尚王的后人于康熙二十四年春将王爷灵柩归葬文安山祖墓 , 凤翔山旧墓则弃之不用 。 据《海城县志》记载当时尚王陵的盛况:“陵园苍松掩映 , 碧瓦红墙 , 占地70亩 , 石狮踞立 , 朱门列脊……自古帝王褒功奖赏 , 使生前及其尊崇 , 死复备其荣显 , 从未有如此也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