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助从“要不要”到“怎么管”,关于网络互助的七个终极讨论( 四 )


互助业务发展了五年多 , 其治理问题从来没有被认真讨论过 , 现在有必要邀请法学界、公共事务治理学界专家审慎探讨 。
健康合理的治理机制 , 一方面可以确保互助社群的长治久安 , 另一方面可以确保法律关系上的适当归位 , 否则互助社群的治理不能得到司法实践的认可 , 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摧毁其运营的合法性基础 。
本文不可能在有限的篇幅和时空界限内将此议题探讨清楚 , 只是试图点出关键要点 , 供监管和学界专家参考 。
(一)治理的需求根源
一个组织或者社群 , 不同主体之间会存在天然的或者场景化的利益冲突 , 组织决策需要在争议中达成 , 从而产生治理的需求 。 所以首先要分析利益主体和冲突点在何处 。
从实践经验中 , 互助社群主要有三个利益相关方 , 分别是运营平台、付费会员、受助申请人 。 运营平台与会员的主要利益冲突点在管理费标准和规则执行尺度把握;付费会员整体与受助申请人个体主要冲突点在于受助标准诉求和分摊成本平衡 。
具体争议场景主要有两个:一是公约、章程的修订;二是受助申请的争议自治调解 。
(二)运营公司与会员的利益冲突分析
与相互保险起源不同 , 网络互助不是会员自主发起 , 因此它不能被归位于“合作制经济” , 一个互助社群通常是由一家运营公司发起 , 负责会员的集合、公约章程的制定、日常的运营 。
首先来看管理费 , 原则上运营主体可以自由设定管理费标准 , 但由于互助的商业模式本源(一级漏斗)、市场竞争需求等因素 , 致使互助的管理费相当低廉 , 也很少有平台以管理费为主要盈利手段 , 甚至主流的原生互助平台多年以来都没有收取管理费用 。 因此不同于商业保险 , 在超高管理费个案出现之前 , 无需从监管和治理规范上限定管理费标准 。
其次来看规则执行 , 有批评指出互助模式的管理费与分摊总额挂钩 , 因此运营平台有放松执行标准的动机 , 从而侵害会员整体利益 。
这一点在执行中是罕见的 , 原生互助平台在初期的四年中都没有收取管理费 , 面临的最大压力不是与会员争利 , 而是互助效率与分摊成本的平衡 。 而且互助模式的天然透明度要求公示、第三方核查等 , 往往是对阳性率有更严格把关 , 在实践中会员与平台的争端往往是拒绝互助的纠纷 , 其性质类似于保险公司与客户的理赔纠纷 。
(三)争端与自治
因此 , 互助平台最大的治理危机在于章程约定及受助申请争议调解的合法性 。
互助的公约和章程一般是由平台发起 , 后续的修订一般也是由平台主导 , 通过征求意见、会员讨论、公开投票等方式进行 , 但如果需要要求100%的会员参与投票 , 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 其通知效率往往无法达成 。
如果不能及时对章程进行修订 , 则会失去互助规则的迭代空间 , 会员代表制度在中国缺乏认同基础 , 群体民主因为认知局限也有自毁倾向 。
因此如何确定章程修订的合法性 , 是监管面临的首要问题 。 希望监管、司法、学界与业界能够共同参与探讨 , 给出解决方案 。
其次是个案申请的争端 , 原则上平台应归位于规则执行的中立方 , 只是代位执行流程和章程约定的规则 , 目前平台广泛采用了会员评审制度 , 会员评审结论是互助申请的最高自治裁决决议 , 如果得到司法认可 , 将可以大大降低诉讼率 。
7
-Insurance Today-
互助模式的三大任务
规则的合理性、工具的高效性和会员教育的有效性
一个互助模式如果想实现长期稳健的运营 , 除了治理的合法性保证之外 , 主要要解决三个运营问题 。
第一 , 是规则的合理性 , 主要在于互助责任与分摊金额之间的平衡 , 这需要通过章程规则迭代来完成 。
第二 , 是工具效率的高效性 , 首先要有能力快速聚合大量的初始会员 , 其次是有效的通知效率 , 移动支付工具扣款效率确保其资金归集能够实现 , 并避免资金池风险 。 如果监管能够明文要求互助采取自动扣费屏蔽资金池 , 将有助于互助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沟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