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二十几岁在大城市里消失的年轻人
那些二十几岁在大城市里消失的年轻人新华网客户端身处互联网时代 , 我们每天都被多如牛毛的信息包围 , 国内外时事动态、社会新闻、经济民生乃至明星八卦 , 热搜秒速更新 , 急速汹涌而起 , 不久又悄无声息归于平静 。新闻热点会过期、会被遗忘 , 可当事人的痛苦与愤怒却不会随时间平息 。
被性侵的少女、深陷传销的大学生、被搜索引擎误导的患病少年……他们的坎坷命运一度激起强烈共情 , 可一段时间的喧嚣之后 , 最终仍旧被遗忘在城市的角落 。那些被热点抛在身后的青年们 , 为何身陷囫囵?飘荡的故事里 ,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另一个世界的少男少女,在纵情欢笑韩国电影《燃烧》里 , 就有两个边缘青年:惠美和钟秀 。惠美生活在逼仄的出租房里 , 能否从唯一的小窗拥有阳光还得靠运气 。 可即使是如此昏暗拥挤的房间 , 于钟秀而言已是“高配” , 生活的捉襟见肘可见一斑 。
惠美是浪漫善感的少女 , 渴求热烈绽放的生命 , 没有固定工作的她四处借钱整容、旅行 , 也因此债台高筑 。她远赴非洲追问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 会为了晚霞的消失而伤感落泪 , 会站在旷野里恣意舞蹈 , 会天真地相信富公子Ben真心喜欢她的特别 。
当惠美突然失踪 , 只有钟秀不懈寻找:家人早已失去联络 , 邻居不愿给钟秀开门怕惹麻烦 , 暧昧对象Ben态度冷淡 。 原来在这座城市里 , 她是这样孤独 。唯一真正关心惠美的钟秀 , 同样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 大学毕业后边兼职打工边写小说, 生活拮据 。他对Ben终日无所事事却能有花不完的钱感到不解:“要怎么做才能年纪轻轻就过上那种生活 , 悠闲地到处旅行 ,开着保时捷 , 在豪宅里煮意面 。 ”当惠美带他进入Ben的社交圈时 , 他茫然无措 , 只能沉默地坐在一旁 , 注视着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少男少女纵情欢笑 。
他们就像没用的塑料棚惠美和钟秀 , 都是城市里迷茫的边缘青年 , 努力地跳着生命之舞 , 一曲终了 , 只换来百无聊赖的一个哈欠和异样的眼光 。对终日享乐却衣食无忧的Ben而言 , 惠美和钟秀这样的边缘青年 , 就像脏乱没用的塑料棚 , 可以轻易放火烧掉 。他说 , 烧光一个塑料棚花不了十分钟 , 就能让它像一开始就不存在一样 , 而他就是这样恣意玩弄、践踏、伤害身边的普通女孩 。
青年就业困难、阶级固化与贫富差距等种种社会问题也曾不断被媒体提及 , 可热点背后 , 是不断被损害、被抛弃、被遗忘的个体生命 。他们曾经无比鲜活 , 为生活竭尽全力 , 却依然在贫困线上下徘徊挣扎 , 不被认可、不被关爱、不被看见 , 找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 看不见未来的希望 。
他们像晚霞一样消失在世界的尽头 , 就像最初不存在那样 , 无人问津 。
有真本事的,不一定可以指望本事小说《鹌鹑》里的田未和钦漪 , 也是所谓的“边缘青年” , 原本理想坚定 , 却一步步被生活的现实击溃 。田未住在烂尾楼的样板间里 , 装修看似精致 , 但生活却处处不便 。 夜里不能开灯 , 上厕所只能去其他楼层找毛胚解决 , 没有水没有电 , 处处不便 , 每日的生活有如做贼一般 。他热爱文学 , 喜欢写诗 , 从破败的乡村逃离 , 到城市追逐自己的文学梦 。
钦漪则不同 , 她自小努力学习 , 学业成绩优异 。 考上大学后 , 她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满意 , 一心想要出国留学深造 , 无奈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支持 。 为了快速获得成功 , 她参加一个名为“互勉同伴”的职场教育课程 , 渴望赚钱实现自己的留学梦 。相比于迷茫的年轻人 , 田未和钦漪早早定下人生目标并为之竭力奋斗 , 看似成功在望 , 直到有一天 , 他们突然从城市里消失了……田未的失踪始于一场争吵 , 女友对二人关系确定性的追问压垮了他脆弱、自卑的内心——他出身贫苦 , 仅凭一腔热血出走到城市闯荡 , 可文字营生艰难 , 好不容易等来编辑的出版邀约 , 却发现是自费出版 。物质生活无法保障 , 精神生活屡遭打击 , 田未留下出版无望的诗集不辞而别 , 放弃文学梦回到老家打工糊口 。
当女友在侦探鹌鹑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他 , 他说:你的一切都是父母给你的 , 在太平街开的店 , 现在应该还是每个月只有亏没有赚吧?还不是要靠他们补贴你?我回来之后 , 也算是回归生活了 , 在帮亲戚的餐馆打工 , 碰巧今天是这周调休 , 才同意你们过来的 , 挣的钱现在也只能勉强给自己糊个口 。 我妈年纪这么大了 , 都还要经常骑电动车去郊区的石灰厂上班 。无法跨越的阶级鸿沟让他心灰意冷 。钦漪的失踪则狼狈得多 , 她对成功的急切渴盼使其深陷校园贷 , 雪球越滚越大 , 她无力偿还只能连夜逃走 。 尽管父母收到账单即替她尽数偿还 , 但被愧疚和悔恨包围的她再也没有露面 。被轻忽的,也有它的自尊和倔强钦漪为什么急于追求成功?或许一切源于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传统 。父母为了筹钱给哥哥打点关系进城里最好的高中 , 把她的户口迁往姑姑家 , 成了姑姑的孩子;为了迁就哥哥 , 父母强迫本想去上海闯荡的她更改志愿到长沙 , 哥哥钦泽也坦言 , 妹妹“理应有更多骄傲的资本和选择的权利” 。 可她的资本和权利全数被“心里眼里只有哥哥”的父母生生没收 。如果非要做个划分 , 田未或许是理想主义的 , 而钦漪则更现实一些 , 最后却殊途同归 。他们都被世俗的绳索牢牢拴住——原生家庭的影响、重男轻女的传统、社会对个体价值的评判标准 , 追逐理想的道路困难重重 , 边缘青年的崩溃绝非偶然 。
推荐阅读
- 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看《封神榜》的那些事
- 【夜话】与影评人“夏云江”谈娱乐圈那些事儿
- 致回不去的那些曾经
- 那些你没留意的电子产品,正成这届05后的起跑线
- 那些被不合格父母戳破的童年
- 独坐于角落|“我也曾经是个孩子”——那些年我们也“过六一”
- 那些抹黑方方者,请为了你们的良知向方方女士道歉
- 当年大城市的居民享有小城市居民所没有的特供待遇
- 聊聊影剧院“解禁”之后那些事儿
- 绥滨那些事|忠仁镇黎明村:“小菜园”产出“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