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说古是否为真“仁”?,关于《清平乐》中赵祯的一些趣事:庙号仁宗

《清平乐》是最近大火的一部历史古装剧 , 高度和名气比不上《康熙王朝》《大汉天子》《贞观长歌》《大秦帝国》等 , 却是差不到哪去 。 《清平乐》是一部以宋仁宗赵祯为主角 , 以乾兴元年至嘉祐八年为历史背景与原型 , 开始的家国事宜、儿女情长 。 剧中的宋仁宗和历史上的宋仁宗有些差距 , 但是重点大致放对了 。 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 , 宋真宗赵恒第六子 , 幼子身份的他本无机会即位 , 可惜赵祯的五个哥哥全部早亡 , 没有一个活过十二岁 , 四位夭折在襁褓中 。
今人说古是否为真“仁”?,关于《清平乐》中赵祯的一些趣事:庙号仁宗
文章图片
还有不容忽视的关键一点:备受荣宠的后妃刘娥无子嗣 , 赵恒对外宣称赵祯是刘娥所生 , 此事在刘娥不过是个美人的时候便定下 。 赵祯为帝 , 应了那句俗语:矮子里面挑高个 。 独没想到这“矮子里的高个”越长大越高 。 “狸猫太子”的赵祯十三岁即皇帝位 , 二十四岁亲政 , 五十四岁驾崩离世 , 得享庙号仁宗 。 庙号不同于谥号 , 庙号是君主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明永远立庙祭祀之意);谥号非君主独有 , 乃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
庙号从隋朝开始 , 成为每一位皇帝均有;当皇帝谥号逐渐成为给先帝拍马屁、虚有其表的外称时 , 庙号取代谥号的地位 , 起着盖棺定论、好坏美恶的作用 。 庙号的种类有许多 , 如太祖、世祖、高祖、圣祖之类 , 是开国皇帝所称 , 属于偏好中性 , 毕竟中国人尊祖敬先 , 庙号既然“有祖” , 自然不会非议创业的祖先事迹 , 尤其是古代的帝王之家 。 除此之外是宗 , 如文宗、武宗、睿宗、熙宗、章宗、哀宗、崇宗、桓宗、襄宗、献宗等 , 其中有美有恶 。 若要从中选取一个最佳 , 我选“仁宗” 。
【今人说古是否为真“仁”?,关于《清平乐》中赵祯的一些趣事:庙号仁宗】
今人说古是否为真“仁”?,关于《清平乐》中赵祯的一些趣事:庙号仁宗
文章图片
仁宗是仁爱孝顺的贤主 , 比之喜好玄虚的理宗、功过参半的宣宗、由盛转衰的高宗、存在感低的顺宗、中心失败的肃宗等好太多 。 中国封建王朝史 , 有七位庙号为仁宗的皇帝 , 最有名却不知庙号的是蜀汉刘禅 , 而与仁宗之名最契合的当属宋仁宗赵祯 。 《清平乐》中赵祯活得不自在、让观众看着揪心 , 很大程度上是“受仁所害”;如若不然 , 稍稍学着汉武帝一般 , 日子不知好过多少 , 但世人对他的敬佩之情也将会大大减弱 。 仁 , 从人从二 , 天地相爱有生 , 一切生命的中心 , 孔子一生追求“仁” , 不惜“杀身以成仁 。 ”此字之厚重 , 不是随便用的 , 更不是轻易写入史书成为庙号的 , 何况理学大兴的宋代 。
赵祯一生贯彻着“仁” , 因而后世予庙号“仁宗” 。 文献记载 , 宋仁宗赵祯去世后 , 其讣告送到辽国 , 当时辽国君主耶律洪基抓住前来的大宋使臣的手:“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 ”赵祯之仁 , 实在感动敌国 。 待人处事、群臣关系、治国理政等对身为君主的他重要又不重要的方面 , 赵祯都尽可能的做到尽善尽美 , 其治世史称“仁宗盛治” 。
今人说古是否为真“仁”?,关于《清平乐》中赵祯的一些趣事:庙号仁宗
文章图片
一人之好坏 , 不仅要从大局大事看 , 还得从细微处了解:四川有一秀才发牢骚 , 写出“把断剑门烧栈阁 , 成都别是一乾坤”的大逆不道诗句 , 地方长官将其抓捕送到京城发落表示要严惩 , 赵祯表示不以为然 , 选择轻轻放下 , 大度地免其罪刑 , 还给了他一官半职 。 如果是在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 这秀才不被满清十大酷刑伺候、再当作典型宣扬出去才奇怪 。 赵祯与包拯的君臣之谊 , 让后来许多大臣羡慕感慨 , 谁敢把唾沫星子喷到皇帝脸上不害怕的?恐怕没有 。 哪位皇帝会容忍大臣的唾沫星子喷到自己脸上不处罚的?恐怕古今只有寥寥几位 , 而赵祯是一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