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小记这是有什么讲究,还是古代法律规定?,“午时三刻”行刑

文/三叔小记
小说里 , 或电视剧中 , 总有这么一段精彩又扣人心弦的剧情——劫法场 。 劫法场的时间总要到“午时三刻”之后 。 如《水浒传》第四十回“梁山伯好汉劫法场”说:
只等午时三刻 , 监斩官到来开刀
【三叔小记这是有什么讲究,还是古代法律规定?,“午时三刻”行刑】一个报 , 报道一声:午时三刻
“斩”字刚落 , 四下里的好汉们一齐动手 , 首先上场的是虎形黑大汉 , 手握两把板斧 , 大吼一声 , 从茶坊楼上半空跳下 。
三叔小记这是有什么讲究,还是古代法律规定?,“午时三刻”行刑
文章图片
当然 , 最后成功了 。 黑旋风李逵的凶猛 , 谁挡拦得住?随之不禁一问 , 古人为什么非要选在“午时三刻”行刑呢?这样做究竟有什么讲究?
古时一昼夜有十二时辰 , 也就是将一天划分为十二段 , 每段两个小时 , 每个时辰都以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 。 所谓的“子时”就在晚上的二十三点到第二天凌晨一点这个时间段(23:00——1:00) 。 依次算下来 , “午时”便是早上十一点到下午一点(11:00——13:00) 。
三叔小记这是有什么讲究,还是古代法律规定?,“午时三刻”行刑
文章图片
而“刻” , 指的是漏刻 , 日晷之外的一种计时器具 。 不过 , 比日晷更强大 , 最起码它不受昼夜更替以及天气变化的影响 。 漏 , 漏壶;刻 , 带有刻度的箭尺 。 水渐漏 , 则箭尺刻度显示时间 。 一昼夜 , 一百刻 , 一刻是14.4分钟(也就是现在的15分钟) 。
综上所述 , 午时三刻的时间是十一点四十三分十二秒(或11:45) 。
在这个时间点 , 太阳火辣猛烈 , 气温较高 , 辐射得人昏昏欲睡 , 意识模糊 。 当说“斩”时 , 刽子手刀落 , 犯人没那么痛苦 , 浑浑噩噩之间 , 人没反应过来 , 就下了地狱 。 颇有一点人道主义色彩 。 众人疲倦 , 这也是劫法场的最佳时机 。
三叔小记这是有什么讲究,还是古代法律规定?,“午时三刻”行刑
文章图片
若是再玄机一点 , 太阳正当高空 , 人的影子最短 , 大地的“阳气”最盛 。 行刑乃是阴事 , 这时可以压制鬼魂 。 《水浒传》第一百一回处决王庆 , 施耐庵写道:
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 , 恰好午时三刻 , 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 , 读罢犯由
恶杀(煞)都来 , 也就强调是恶煞所为 , 不得来纠缠刽子手 。
从以上《水浒传》的片段引用来看 , “午时三刻”说明是动手的时间 , 然后做行刑准备 , 如开枷……斩首时间 , 正在十二点前后 , 有可能正是十二点 。 以小说、电视剧剧情角度 , “午时三刻”加强了剧情的紧张感 , 为“刀下留人”作下铺垫 。
三叔小记这是有什么讲究,还是古代法律规定?,“午时三刻”行刑
文章图片
那么 , “午时三刻”是不是历史上的法定行刑时间呢?
要注意一点 , 古代死刑执行的时间并非什么时候都可以 , 有禁刑的月份、日期 , 例如在明朝 , 规定:
停刑之月 , 自立春以后 , 至春分以前 。 停刑之日 , 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
有人计算过 , 唐朝一年行刑的时间不超过80天 。 具体到什么时辰行刑 , 必须是白天 , 光天化日之下 。 必须在人口聚集的市场上 , 甚至行刑以后还要示众三天 。 以此来威慑 , 震恐 。 唐朝规定的是未时(13:00——15:00)进行 , 若是过了未时 , 则改日再行 。
三叔小记这是有什么讲究,还是古代法律规定?,“午时三刻”行刑
文章图片
到明朝 , 由于“三覆奏”、“待驾贴”、“受诉词”等复杂流程 , 行刑时间至少要到酉时(17:00——19:00) , 所以嘉靖下令 , 务必未时前结束 。 嘉靖七年 , 嘉靖又下令 , “过午行刑 。 ”
一定程度上来说 , “午时三刻”并非凭空捏造杜撰 。 至于是否真的要到“三刻” , 或许是惯例 , 又或许是当时小说界的一种普遍说法 。 不管怎样 , 但这段情节最激动人心倒是真的 。 也让人最期待那四个字——刀下留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