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深圳出行史:深南大道上被遗忘的速度与激情( 三 )


圳长身边恰好有人体验过310-315环线 。 他曾经有一段时间就是乘坐310-315环线去车公庙上班 。 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 就是每次准备下车的时候 , 司机会大声催促“快点下车” 。 结果 , 当他急忙从车上跳下 , 还悬浮在半空中的时候 , 发现司机早就油门一踩扬长而去了 。
据他说 , 除了司机开得很急 , 310-315大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拥挤” 。 当然 , 拥挤并非3字头大巴的专利 。从前深圳地铁线路还不丰富的时候 , 大巴是深圳上班族的主要出行工具 。 一位住梅林的同学跟圳长说 , 她当初最怕的一件事 , 就是坐大巴上班的时候 , 见到拖着购物车去梅林农批市场买菜的大爷大妈 。 每次见到那样的大爷大妈 , 她就知道情况不妙 。
另外 , 还看到一位网友表示深圳的K204大巴“相对温和” 。 圳长身边恰好又认识一个人 , 在2010年来深圳的时候有几个月天天坐K204上班 。 他说 , 自己当时坐K204上班的时候被挤出了心理阴影 。 后来 , 他见到深圳大巴就想吐 , 从此再也没有坐过深圳大巴 。
不过 , 也有人对3字头大巴表示认可 。 他们认为 , 自己上班只认准3字头大巴 。 因为坐3字头大巴上班 , 自己从来都没有迟到过……
04
危险与便利并存的深圳“摩的”
直到现在 , 在深圳各大地铁站门口 , 电动“摩的”一直都是标配 。
而且 , 越是人流涌动的地方 , 这种“摩的”生意还越好——因为许多人害怕上班迟到 , 就会从地铁站打“摩的”到公司 。 尽管是非法运营 , 但是长期以来“摩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潜规则” 。 例如 , 从“深大”地铁站去科兴科技园的话 , 拉客的“摩的”就会开一个“一口价” , 然后直接把乘客送去目的地 , 连从前讲价的环节都省了 。
深圳深圳出行史:深南大道上被遗忘的速度与激情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 , 以前深圳还有货真价实的“摩的” 。 可是 , 后来因为禁摩政策 , 取而代之的就是电动车 。
有人吐槽:深圳这样的大都市 , 怎么还有“摩的”存在?这明显体现了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的缺陷 。
还有的人认为 , “摩的”缺乏安全性 , 坚决不会乘坐 。 一般来说 , 非法经营的“摩的”容易违反交通规则 , 闯红灯、逆行都是常态 , 乘坐“摩的”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 圳长周围就有人表示 , 有一次自己坐“摩的”差点撞上机动车 , 吓得他以后再也不敢坐“摩的”了 。
不过 , 也有人抱不同看法 。 比如圳长一个朋友 , 还很喜欢乘坐“摩的” 。 他说 , 如果下了地铁 , 等公交费时间 , 骑自行车费力气 , 打打“摩的”也未尝不可 。
有一次在罗湖坐“摩的” , 他还和司机搭话 。 他问:如果你们被抓了怎么办?对方回答:自己的二手电动车只值几百块 , 如果要被抓了就扔掉电动车 , 以后再去买一辆二手的继续营业……
圳长感到 , 电动“摩的”对于许多人深圳人来说 , 可谓一种无奈的选择 。
05
尾声:“永动”的深圳人
交通工具 , 可以见证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 。
据圳长父辈回忆 , 他们八十年代来到深圳的时候 , 出行的标配是一辆单位分配的自行车 。 那时 , 自行车在深圳属于高效的交通工具 。 大街上骑自行车的年轻人 , 都俨然一副精英的模样 。 不过 , 当年深圳偷自行车的现象非常严重 , 如果谁的自行车被偷 , 就等于一时间丧失了精英的“身份认证” , 总会难过很久 。
后来 , 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 , 自行车不再成为“身份的认证” 。 人们开始使用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如的士、巴士出行……
几十年来 , 深圳的许多出行工具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然而 , 在变化的背后 , 不变的是深圳人对“效率”的追求 。
深圳人 , 仿佛永远在计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 在计算的过程中 , 不论是司机还是乘客 , 都达成了一种默契: 把“以最快速度到达目的地”作为优先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