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网23岁就写出《都柏林人》,乔伊斯真的是写作天才


2020-05-13 09:28 来源:****·澎湃号·湃客
原创 魏小河 魏小河流域 来自专辑短篇小说大赏
今天 , 来聊一聊乔大师的少作——《都柏林人》 。

澎湃新闻网23岁就写出《都柏林人》,乔伊斯真的是写作天才
本文插图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23岁时的作品 , 一本短篇小说集 , 收录了15篇小说 。
和一般短篇小说集不同 , 这本书并非简单的作品集合 , 而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有机整体 。
《都柏林人》出版五年之后 , 远在美国的舍伍德·安德森出版了《小城畸人》 , 那是一本由25个短篇小说构成的集子 , 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叫温士堡的小镇上 。
相似的结构此后被很多作家使用过 , 奈保尔的《米格尔街》 , 白先勇的《台北人》 , 都是如此 。
不管是乔伊斯 , 安德森 , 奈保尔还是白先勇 , 这么做的理由大体一致 , 通过互相关联又独立的短篇小说来捕捉一个地方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 如乔伊斯给出版人所写的信里讲的那样 , 他要为爱尔兰作一“精神史” 。
他试图通过“童年、少年、成年以及社会生活”这样一个顺序来全方位地展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 。
下面 , 分享三篇我最喜欢的:
《阿拉比》
这是备受推崇的一篇小说 。 它不长 , 写得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丰富而敏感的内心 。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男孩 , 他对朋友的姐姐产生了好感 , 总是偷偷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 看见“她出门走到台阶上 , 我的心便急促的跳动” , “除了偶尔随便打个招呼 , 我从未跟她说过话 , 然而她的名字总使愚蠢的我热血沸腾” 。
有一天 , 她终于和“我”说话了 , 她问我去不去阿拉比 , 那是一个非常壮观的市场 , 她说她非常想去 , 但是因为要去修道院静修 , 去不了 。
于是“我”答应她 , 假如自己去 , 一定给她带点礼物 。
星期六一早 , “我”就提醒姑父 , 晚上要去阿拉比市场 。 姑父说好 , 但是很明显他忘掉了 , 喝酒到很晚才回来 。 我们的主人公焦急的等待着 , “攥紧拳头在屋里踱来踱去 。 ”
他终于等到了姑父 , 攥着姑父给的一枚两先令的硬币出发了 。 等他到了市场 , 大部分商铺都已经关门 , 他落寞的走在市场内 , 什么也没有买成 。
这篇小说将少年的爱慕之情、欣喜、焦急和失望描摹的淋漓尽致 , 任何一个人都会在阅读中 , 想起自己的少年时光 , 那些珍贵的 , 发光的 , 脆弱的情感 。
《伊芙琳》
这篇小说很短 , 主角是一个十九岁的女孩 , 她正面临人生中也许最重大的选择 。
长久以来 , 她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家庭之中 , 自母亲死后 , 她就再无幸福可言 , 不仅承担所有的家务 , 还需要赚钱养家 , 并随时可能遭受父亲的暴力威胁 , 每天过得胆战心惊 。
现在 , 她的男朋友将要娶她 , 带她远离这里 , 去布宜诺斯艾利斯 。 她回忆着过往的种种 , “她有权获得幸福” , 她要逃走 。
最后 , 在登船之际 , 她放弃了 , “全世界的海洋在她的心中沸腾激荡 。 ”
最后时刻 , 乔伊斯没有写出伊芙琳的内心活动 , 我们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 她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 , 她那“莫名其妙的悲伤”具体是什么?是习惯了旧日子所以无法走向新生活吗?是害怕未知的生活更加无法忍受吗?
人的行为并不一定是理性的 , 我们有时候甚至会做出让自己无法理解的决定 。
有人将伊芙琳的选择总结为“责任” , 这可以是一种看法 , 但我更喜欢把它看作是一个谜团 。 我们的生活里 , 有很多这样的谜团 。
《一片小阴云》
我很喜欢这篇小说 。
有人说这篇小说讽刺了小钱德勒这种酷爱幻想却没有实干的爱尔兰青年 , 是爱尔兰精神麻木的又一例证 , 但我却看到了一个被生活之网裹紧的男人 , 他有很多弱点 , 他可能不够勇敢 , 不够果决 , 但他的状态 , 是很多人都可能接近的状态:没有办法舒展理想 , 被生活纠缠 , 偶尔幻想 , 振奋 , 但终于投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