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肉牛、蚯蚓与肥料——记贵州一个贫困山村的循环农业

新华社贵阳5月11日电 题:肉牛、蚯蚓与肥料——记贵州一个贫困山村的循环农业
【肉牛肉牛、蚯蚓与肥料——记贵州一个贫困山村的循环农业】新华社采访人员吴思、汪军
肉牛、蚯蚓、肥料……46岁的土家族村民郎兴英很难想象,这些在农村看似没有关联的东西,如今却紧密串在一个链条上,既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又产生经济效益 。
郎兴英住在贵州省德江县煎茶镇川岩村 。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处的川岩村,过去家家户户养牛 。牛与蚯蚓并没有联系,但牛粪是蚯蚓最爱的一种“食品” 。
“以前在农村,路上到处是牛粪,有一次偶然看到牛粪上有蚯蚓,后来在网上查,才知道牛粪适合拿来养它 。”郎兴英说 。
2013年,她看准了蚯蚓养殖市场,自费5万元,到湖南常德学习技术,然后引进种苗,在老家一心一意发展 。
走进郎兴英经营的养殖基地,眼前是整齐排列成一垄一垄的牛粪,她掀起一层牛粪后,蚯蚓四处窜动 。郎兴英介绍,基地现在养了5亩蚯蚓,一般30天可以出售一茬 。蚯蚓可用做钓鱼的饵料,目前市场供不应求,2019年产值近30万元 。
不仅如此,蚯蚓消化牛粪之后的排泄物,还可以搜集起来运送到果园、茶园,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 。“今年,基地产出的这种有机肥已经卖了60吨,每吨可以卖到500元 。”她说 。
随着蚯蚓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牛粪供不应求 。2016年,她下定决心养牛 。在蚯蚓养殖基地不远处的养牛场,高大肥硕的肉牛吃着草料 。“养牛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牛粪,就地取材养殖蚯蚓,现在养了35头肉牛,本身也是一个产业 。”郎兴英说 。
如今,“肉牛—牛粪—蚯蚓—有机肥”循环农业模式,不仅吸引了周边村寨养牛大户“加盟”,学习蚯蚓养殖技术,同时也带动了5名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
56岁的村民梁祖成一家两口人,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 。这几年,他帮助郎兴英割牛草、捡牛粪,比种地划算轻松,每天工资80元,家里的小孩也得到很好的照顾 。
煎茶镇畜牧站站长鲁国权介绍,目前全镇有肉牛养殖场30多家,蚯蚓养殖基地6家 。通过养殖蚯蚓,不仅解决了肉牛养殖场粪污的环保问题,还提升了各个环节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说是山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有益探索 。
位于德江县复兴镇的一家农牧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从浙江温州来到复兴镇发展肉牛产业 。公司生产负责人张存良介绍,去年公司出栏肉牛4000余头,牛粪以35元/吨左右的价格卖到周边县市做肥料,今年打算借鉴郎兴英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前期规划养殖50亩蚯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