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云谈史论今TB孟子劝齐缗王伐燕?孟子本意并非让齐吞燕,伐燕之人也不是齐缗王( 三 )



欲云谈史论今TB孟子劝齐缗王伐燕?孟子本意并非让齐吞燕,伐燕之人也不是齐缗王
本文插图

如此诡异的处理方式 , 确实让人疑惑 。 更何况 , 其他史料还存在完全不同的说法 。
《战国策·燕策》的“燕王哙既立”篇中提到 , 子之被立三年后 , 将军市被与太子平私谋攻杀子之 。 这时 , 齐大夫储子也建议齐宣王借机攻打燕国 。 于是 , 齐宣王先派人去怂恿太子平发起内乱 , 然后派大将匡章出兵攻打燕国 , 并最终吞并了燕国!
按《战国策》之说 , 灭燕国之人是齐宣王而不是齐缗王 。
除《战国策》外 , 《孟子·梁惠王下》也说灭燕的是齐宣王而不是齐缗王 。 “亚圣”孟子作为齐国灭燕一事的亲历者 , 断然不会将齐宣王之事错放到齐缗王身上 。
这两份史料相互印证 , 太史公出错的可能性大增 。 可太史公怎么会出错呢?
先秦时代的庄子、尸子都称 , 自田氏代齐以来 , 共延续了十二代国君 。 可《史记》记载中却只有十代:成子恒、襄子盘、庄子白、太公和、桓公午、威王婴齐、宣王辟疆、缗王地、襄王法章、王建 。 以《竹书纪年》考证 , 太史公是漏了悼子、田侯剡(yǎn)两代国君 。 此外 , 《竹书纪年》还记载 , 齐桓公午应该执政十八年;可《史记》记载齐桓公仅在位六年 。 综合推算下来 , 在记载田齐世系之时 , 太史公莫名其妙地将齐威王、齐宣王的年代往前移了二十二年!

欲云谈史论今TB孟子劝齐缗王伐燕?孟子本意并非让齐吞燕,伐燕之人也不是齐缗王
本文插图

正因存在这二十二年的差距 , 使得本应是齐宣王灭燕之事 , 被太史公误放到了齐缗王身上!或许是意识到了田齐世系的错乱 , 太史公在《田敬仲完世家》中才不再提齐国灭燕之事 。 因为 , 无论把这件事放在哪位齐王执政期间 , 都会出现明显的错漏!
齐国灭燕 , 是战国时代一重大事件 。 可在《史记》的记载中 , 却存在着两处鲜为人知的争议 。
对于孟子劝说齐宣王伐燕的争议 , 以《孟子》记载来说 , 更像是“亚圣”遭遇了“名人烦恼”:名人们说出一番话 , 却经常被人断章取义后曲解 , 让他们遭受了莫名的不白之冤 。 这类事 , 从古至今都极为常见 。 对孟子而言 , 燕国百姓正遭大难 , 任何人都可以去拯救百姓 。 奈何 , 齐国不是去救火 , 反倒是火上浇油 , 这就完全违背了“亚圣”的本意了 。 所以 , 在燕人叛齐之后 , 齐宣王才会羞愧地说:“我有愧于孟子啊!”(《孟子·公孙丑下》)

欲云谈史论今TB孟子劝齐缗王伐燕?孟子本意并非让齐吞燕,伐燕之人也不是齐缗王
本文插图

对于太史公记齐缗王伐燕的争议 , 根本原因还是太史公将田齐世系给记错了——不但漏掉了两代国君 , 还弄错了齐王的执政年份 。 在补上这二十余年后 , 人们才弄清了齐、燕冲突的基本脉络:齐宣王五、六年间 , 齐国灭燕;其后两年 , 燕人叛齐 , 拥立燕昭王为君;齐宣王十九年去世 , 其子齐缗王立;齐缗王十八年时 , 燕昭王联合诸侯伐齐复仇 , 差点灭了齐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