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云谈史论今TB孟子劝齐缗王伐燕?孟子本意并非让齐吞燕,伐燕之人也不是齐缗王( 二 )
听孟子这么说 , 齐人立刻就出兵伐燕了 。
后来有人质问孟子:“您劝齐国讨伐燕国 , 有这回事吗?”
可孟子竟然全盘否认了:“没有!”
本文插图
见来人不太相信 , 孟子赶紧又解释道:“沈同来问‘燕国可以讨伐吗?’ , 我回答说‘可以’ 。 他如果再问:‘谁可以讨伐?’我就会回答:‘唯有天子之吏 , 才可以去讨伐 。 ’譬如有人杀人 , 别人问‘他可杀吗?’ , 我当然会答‘可以’;但再问‘谁可以去杀凶手’ , 我就会答‘唯有狱官 , 才可杀他!’现在与燕国同样残暴的齐国去讨伐燕国 , 我怎么会同意呢?”
以《孟子》这段记载来看 , 似乎是齐人对孟子的话断章取义 , 造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大误会 。 孟子确实是赞同伐燕 , 但并不赞同齐人擅权去做此事 。 孟子认为 , 伐燕必须得奉王命才算是合法 。
对于上述这番解释 , 后人未必心服口服 。
沈同是齐国大夫 , 前来向孟子请教伐燕之事 , 背后是受谁指使 , 不言自明 。 在沈同前来询问之时 , 孟子也不至于傻到猜不透齐人的伐燕图谋 。 事后再来分辨说沈同没问“谁可以伐燕?” , 这不太矫情了吗?这反倒从骨子里透出股假味来了!
更何况 , 《孟子·梁惠王下》还记载了伐燕之后的另一件事 。
本文插图
在伐燕得胜之后 , 齐王问孟子:“现在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 , 有人劝我吞并它 。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 历经五十天就战而胜之 , 光靠人力是无法达到的 。 如果不吞并它 , 必遭天谴 。 如今我想吞并燕国 , 如何?”
孟子听了 , 果断地答道:“吞并它而燕国百姓大悦 , 那么就吞并它;古人有这么干的 , 周武王就是如此 。 吞并它燕国百姓却不高兴 , 那么就不要吞并它;古人也有这么干的 , 周文王就是如此 。 以万乘大国讨伐万乘大国 , 百姓们却箪食壶浆地前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 , 这还有其他缘故吗?燕国百姓只不过是想躲避水深火热的统治罢了 。 假如水更深、火更热 , 那也不过是换个人统治!”
由此可见 , 对齐人取燕之事 , 孟子态度确实与《史记》中“今伐燕 , 此文、武之时 , 不可失也”的主旨一致 。 也就是说 , 太史公并没有污蔑“亚圣” 。
吞并燕国后 , 天下局势大变 , 其他诸侯国都想救援燕国 。 这时 , 齐王又问孟子该怎么办 。
此时 , 孟子态度已完全不同:“之前燕国虐待其民众 , 您才前往征讨 。 燕国百姓以为您会拯救他们于水火 , 还箪食壶浆地来迎接齐国军队 。 可您却杀掉他们的父兄 , 捆绑他们的子弟 , 毁坏他们的宗庙 , 搬走他们的宝器 , 这怎么能行呢?天下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 , 如今齐国土地增加了一倍却不施仁政 , 这就是天下诸侯与您作对的原因 。 请您赶快退出燕国 , 另行择立一位燕王 , 这样才可阻止各国用兵!”
本文插图
燕哙让位子之 , 让百姓民不聊生 , 所以孟子本意是让齐人救民于水火 。 可不想齐人吞并燕国后 , 反倒变本加厉、加重了燕国百姓的灾难 , 这怎么能怪孟子?
对孟子而言 , 伐燕确实是正义之举;可不幸的是 , 他所托非人!
相比较于孟子卷入齐国灭燕的风波 , 《史记》记载的另一细节就显得更为复杂 。
《史记·燕世家》在记载中 , 明确说是齐缗王灭了燕国 。 可奇怪的是 , 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 , 却对齐国灭燕之事只字不提 。 吞并燕国 , 堪称田齐时代达到巅峰的标志性事件;可在田齐家史中 , 却处理得如此低调 , 这又是怎么回事?
推荐阅读
- 孟子大大|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 史论纵横|原创 朱元璋的领导兼岳父,郭子兴去世后,后代根本没有受到明朝照拂?
- 史论纵横|却要养活1.6亿人,全靠杂交水稻!,孟加拉国面积不足俄罗斯百分之一
- 比虞书欣还会作?整容脸的孟子义资源逆天,她的必杀技是超会穿!
- 欲云谈史论今春秋早期“小霸”,因“七穆”再度上颠峰,又因“七穆”走向衰亡
- 史论纵横《说岳全传》中,金兀术被打得痛不欲生,《金史》:别吹牛了!
- 史论纵横明君太子很难当,刘据和李承乾已经是太子,为何还要起兵谋反?
- 书香文史论宋朝经筵制度
- 乱炖文史论东晋时期的赋役制度
- 史论纵横从战国时桂陵之战到马陵之战,看庞涓孙膑斗法,齐魏两相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