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别吹宋仁宗了,宋朝哪有什么清平乐( 五 )


而且 , 一个壮丁被抓来做衙前 , 往往既要负担场务管理 , 又要负责纲运押送 , 还有应付本州的各种临时差遣 , 他分身乏术 , 于是只好自己去押送纲运 , 让家人替自己去看管场务、应付州县 , “是一家做衙前 , 须用三丁方能充役;本家农务 , 则全无人主管” ,某个家庭一旦被选中做衙前 , 至少得出三个壮丁 , 自家农活就完全顾不上了 。
新周刊别吹宋仁宗了,宋朝哪有什么清平乐
本文插图

包伟民认为 , 宋代的赋税制度有一个明显的“地方化”过程 , 在总体上呈现了一个中央集权与地方无序并存的局面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1-3-1
郑獬的观察 , 与司马光“行于村落”访谈得到的讯息 , 是完全一致的 。
郑獬说 , 安州现在的风俗 , 是“为生计者尽不敢满二百贯” , 没有人敢勤劳致富 ,没有人敢将家产提升至二百贯 , 因为到了这个水准 , 就要被弄去服差役 , 然后就要家境败落 , 沦为乞丐 。
于是 , 宋代百姓“虽岁丰谷多 , 亦不敢收蓄 , 随而破散 , 惟恐其生计之充 , 以避差役” , 即便丰收了 , 也不敢储蓄 , 会立即将之消耗掉 , 惟恐家产超过二百贯 。
这样就变成了恶性循环:“民愈贫 , 差役愈不给 , 虽不满二百贯 , 亦差作衙前 。 ”民众越来越穷 , 官府的差役越来越找不到人 , 即使家产不满二百贯者 , 也会被抓来充当衙前差役 。
衙前已是如此可怕 , 但 这仅仅是北宋民众所要承担的诸多差役的一种 。 散从、弓手与手力们负责月巡 , 对物品遗失要承担赔偿 , 对盗贼出没要承担抓捕;负责接送人与物 , 远者可达四五千里 , 要自备衣装粮食与路费;负责催收税赋 , 要自己负责填补窟窿……
如此种种 ,全部发端并盛行于宋仁宗时代 。
新周刊别吹宋仁宗了,宋朝哪有什么清平乐
本文插图

《清平乐》剧照
这位官家对衙前差役之祸 , 其实心知肚明 。 早在景祐年间 , 韩琦就给宋仁宗写了奏疏 , :
州县生民之苦 , 莫过于“里正衙前” 。 为了规避这种苦 ,“有孀母改嫁 , 亲族分居 , 或弃田与人 , 以免上等 , 或非命求死 , 以就单丁 。 规图百端 , 苟免沟壑之患”——民众不惜让丧夫的母亲改嫁、不惜和睦的亲族分居 , 不惜将田地送给别人以减少家产 , 甚至不惜自杀以让家庭成只剩一个壮丁 。 这些极端做法 , 都是为了逃避衙前差役带来的家破人亡 。
但朝廷无意改革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 曾试图整顿官僚集团和军队 , 减少冗兵、冗官带来的财政压力 , 进而舒缓民生 , 结果却因损害了既得利益集团而被指责搞“朋党” 。
在宋仁宗看来 , 民生困苦不会直接影响皇权稳固 ,但朝廷汲取能力的削弱与官员的结党 , 才是仁宗眼中最大的危机 , 所以他随后就撤掉了对范仲淹的支持 。
再后来 , 宋神宗变法期间 , 为了将家产合格的民众找出来服差役 , 朝廷又发明了“手实法” , 鼓励民众告发邻居 。
宋朝的“清平乐” , 这些每天过得胆战心惊、人命如韭的百姓 , 何曾享受过?
【新周刊别吹宋仁宗了,宋朝哪有什么清平乐】参考资料
《包拯集》卷一《论冗官财用等》、卷七《请免江淮两浙折变》、卷七《请免陈州添折见钱》 。
李伟国 , 《宋代财政和文献考论》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7年 。
周宝珠 , 《宋代东京研究》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1992年 。
《三朝北盟会编》卷24 。
王瑞明 , 《宋代政治史概要》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9年 。
陈振 , 《宋史》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6年 。
梁太济 , 《宋代家业钱的估算内容及其演变》 。
新周刊别吹宋仁宗了,宋朝哪有什么清平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