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将10岁女儿拖进大海:家长警惕“恐吓教育”,毁掉孩子的未来( 二 )
这个实验 , 也被公认为“心理学史上最让人愤怒的实验” , 它深刻地警醒着人们:长期处于恐吓中的孩子 , 身心都经历着可怕的摧残!
除此之外 , 医学资料也表明 , 恐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 。 强烈的恐惧气氛和突发的恐惧事件 , 会使人的神经中枢受到强烈的劣性刺激 ,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 , 各组织器官较为脆弱 , 功能亦不完善 , 即使是突受惊吓后没有出现危急症状 , 但因其抗御恐惧的能力较弱 , 时常可有恐惧情绪滞留 , 使内分泌功能受损 , 导致发育减慢 , 语言障碍 , 听、视力下降和消化系统发生毛病 。
【孩子妈妈将10岁女儿拖进大海:家长警惕“恐吓教育”,毁掉孩子的未来】心理专家表示 , 吓唬孩子 , 一方面会给孩子造成精神压力 , 容易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 。 另一方面会使孩子性格逆反 , 最终越来越不信任父母 。
本文插图
“恐吓教育”是否真的有效果
一组数据显示 , 调查的500位家长里面 , 有419位家长都采用过这种方式管教孩子 , 而且立即见效、屡试不爽 , 只是从长远来看 , 吓唬孩子得到的是他「暂时的听话」 , 牺牲的却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
美国心理学家Jonathan Freedma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 他给一群孩子提供了一个超级好玩的玩具 , 举个例子 , 比如提供的是小孩非常喜欢的一个会跳舞还会翻跟斗的有趣机器人玩具 。
当玩具摆在这些孩子面前时 , 一位老师模样的人(Freedman本人)走进来 , 恐吓孩子们说:“不许玩 , 否则有你们好看的!”接着 , 这位“老师”改变了态度 , 他对另一群孩子平静地说:“请你们不要玩” , 甚至还给孩子做了合理的解释 , 比如“因为要送给孤儿院的小朋友” 。 当“老师”说完后 , 两组孩子都没有玩 。
6周过去了 , 这两组孩子又被邀请到实验室 。 这时一位友好的阿姨(实验者扮演)走进房间 , 鼓励他们说:“这些玩具你们都可以玩啊” 。 结果恐吓组的孩子差不多80%都在玩 , 非恐吓组的孩子 , 仍有超过60%的孩子听从上一位老师的建议 。
所以说 , “恐吓”孩子在一开始看似有效果 , 但时间长了便恢复原状 , 那些心智不成熟的孩子 , 家长的恐吓带来的心理恐惧可能会困扰孩子一段时间;心智成熟的孩子 , 当意识到事情没有发生 , 也意识到家长的目的只是恐吓 , 那么恐吓的有效期便瞬间结束 。
本文插图
摒弃“恐吓教育” , 父母可以怎样做
我们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 , 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害怕 , 而是想让孩子意识到行为的错误 , 走向正确的道路 , 那么如果摒弃恐吓 ,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教育方式呢?分享以下3点经验: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 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 ”他发现 , 当孩子们丧失信 心时 , 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 , 之所以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 立在该 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
0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 , 我才有归属感 。
0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 , 我才有归属感 。
03.报 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 , 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
0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 。 我放弃 。
孩子们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的 , 父母可以从有两条线索帮助我们识别孩子的错误目的 。
第一条线索: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
如果你的感受是恼怒、着急、内疚或者烦恼 , 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 。 如果你觉得受到了威胁、挑战、被激怒或被击败了 , 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权力 。 如果你感到了受到了伤害、感到失望、难以置信或者憎恶 , 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报复 。 如果你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 绝望 , 无助 , 孩子的目的可能是自暴自弃 。
推荐阅读
- 中医话育儿|孩子发烧一定是坏事吗?不,抵抗力强的孩子才会发烧
- 陈若仪|《婆婆和妈妈》林志颖老婆又哭了:婆媳矛盾的根源,在这四个字
- 朋橙心理|孩子太过“害羞”怎么办?
- 黄石孕妈说事|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 莫莫莫小葵|《月上重火》不敢爱的上官透:他,不过是个“缺爱”的孩子
- 辣妈小雨育儿|李湘分享育儿观:女儿就得妈妈立规矩,爸爸少插手
- 蜜蜂不采的时候|懂得感恩,孩子就长大了
- 小孩子|儿童绘本故事推荐《这才是东京2》
- 斌斌妈妈育儿|孩子6岁前要掌握的10项生活技能!宝妈越早教会孩子,越省心
- 萌娃小包子|聪明的孩子说话都晚?巧用方式,帮孩子打开话匣子,成表达小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