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MedicalGroup不再担心“仰卧位综合征”,掌握产妇妊娠期生理变化规律

仰卧位综合征 , 是指妊娠晚期产妇仰卧位时 , 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 , 当转为侧卧位后 , 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一组综合征 。
麻醉MedicalGroup不再担心“仰卧位综合征”,掌握产妇妊娠期生理变化规律
文章图片
实际上 , 仰卧位综合征不仅仅会出现在产妇身上 , 腹、盆腔巨大肿物病人身上也会偶有发生 。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 巨大卵巢肿瘤病人 , 即使是全麻也要注意预防仰卧位综合征的发生 。
我们都知道 , 当采取侧卧位、尤其是左侧卧位的时候 , 就可以解除仰卧位综合征带来的一系列反应 。 那么 , 为什么由仰卧位转为侧卧位就能缓解呢?这就要从产妇妊娠期生理变化说起:
麻醉MedicalGroup不再担心“仰卧位综合征”,掌握产妇妊娠期生理变化规律
文章图片
既然说到生理变化 , 我们先抛出一串数据 。 妊娠期的血容量变化是明显的 , 如 , 心排量比基础状态增加40%~50% 。 尤其是 , 刚分娩后的心排量甚至可能比产前增加高达75% 。 (数据来源于国际经典麻醉学译著《产科麻醉学》)
另外 , 由于体循环血管阻力的明显降低 , 导致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已明显有别于正常人 。 因此 , 在体位改变时 , 极易出现特殊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而这一变化如果出现在围术期 , 将使麻醉难度倍增 。
麻醉MedicalGroup不再担心“仰卧位综合征”,掌握产妇妊娠期生理变化规律
文章图片
看似简单的剖宫产麻醉 , 常常使麻醉医师惊出背后一身冷汗 。 随着一声啼哭、母婴平安 , 又要顶着冰凉的后襟安慰产妇 。 相信很多麻醉医师都有这样的经历 ,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详细了解产妇的生理变化 , 以做到运筹帷幄 。
作为麻醉医师 , 我们都知道仰卧位综合征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妇的主动脉以及腔静脉受压 。 然而 , 其中的细节是值得我们更加需要关注的 。
《产科麻醉学》对这一部分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1.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将下腔静脉压向脊柱(在妊娠16~20周表现最为明显) , 将导致静脉回流减少 。 尽管侧支循环部分代偿(如奇静脉系) 。 但总的静脉回心血量下降 , 进而心排血最减少 。
2.增大的子宫压迫主动脉并通过类似于主动脉阻断的机制使手臂测量的血压升高 。 由于髂内动脉从压迫点的远端发出 , 而子官动脉属于髂内动脉的分支 。 因此 , 尽管表面上产妇血压升高而实际上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已经减少 , 这一点是需要麻醉医师尤其注意的 。 我们不仅要注重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 更加要保障宫内的供血 。
麻醉MedicalGroup不再担心“仰卧位综合征”,掌握产妇妊娠期生理变化规律
文章图片
另外 , 在足月产妇的超声检查中 , 我们也能发现有15%~20%的产妇盆腔静脉增粗、迂曲 , 说明其下腔静脉受压 。
3.令人欣喜的是 , 最近的一项研究评估了剖宫产术前足月产妇主动脉腔静脉受压最小化所需的倾斜程度 。 多大角度是最适合的 , 一直困扰着麻醉医师 。 这决定着 , 麻醉完成后需要将床左倾的角度是多少 。
该研究指出 , 左倾15°时心排血量和脉压值最高 , 相当于90°左侧位 , 明显高于0°和7.5°的左倾位 。 这说明 , 左倾15°足以改善心排血量 。 而这种改善 , 正是基于解除了仰卧位压迫的结果 。
麻醉MedicalGroup不再担心“仰卧位综合征”,掌握产妇妊娠期生理变化规律
文章图片
最后 , 文章也提醒所有妊娠20周以上的产妇应避免仰卧位 。 因为 , 宫内的缺血 , 母体很有可能感觉不到 。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 , 高龄产妇、珍贵儿等逐渐增多 , 麻醉医师的压力倍增 。 因此 , 麻醉医师掌握产妇妊娠期生理变化规律十分必要 。 同时 , 我们也需要着重指出 , 麻醉环节只是围术期的一小部分 , 其成败不仅仅取决于麻醉医师能力的提升以及更加细心 , 也需要产科、儿科和重症等科室的无缝对接、密切配合 , 才能赢得每一次胜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