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界评论一些老人被逼成活跃网民,周志宏:小区封闭


时评界评论一些老人被逼成活跃网民,周志宏:小区封闭
文章图片
作者:周志宏
小区封闭 , 老年朋友只能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系 , 但不少人活跃在微信群各种讨论 , 积极乐观 。 他们玩起游戏 , 刷起视频 , 云K歌 。 有些老年朋友在子女帮助下 , 下载了新闻、厨艺、健身、唱歌、诵读等APP软件 。 以微博为例 , 数据显示 , 中老年活跃用户由大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 同比增长37% , 四线及以下区域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8% 。 (北京青年报5月8日)
疫情期间 , 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悄然发生变化 。 闭门在家 , 被“逼”为网民 , 上网成为打发时间的最好方法 。 智能手机的老年模式提供更多便捷 , 只需动动手指头就可以看视频、学做菜甚至上网课 。 在后疫情时代 , 新一批老年人被纳入上网活跃人群 。 “此情此景” , 不免让人有喜有忧、喜忧参半 。
时下 , 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 , 复工后 , 网课可以说是由老年朋友撑着 。 陪读、打卡、录视频、填表接龙、做PPT , 他们样样精通 。 有些老年朋友陪孙子上网课 , 每天当网管和监工;有些老年朋友则是自己上网课 , 每天六点半准时打卡唱歌 。 他们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 , 投入程度丝毫不输给精英学习社群;打开全民K歌、唱吧等APP软件 , 可以独唱上传 , 也可以与好友合唱一曲 , 互赞分享;“文艺老年”群体在网络上找到了新的舞台;有些老年朋友也赶上了直播的热潮 , 每天跟着直播学跳舞 , 视频作品传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 , 被粉丝观众捧成了新晋“网红”;有些老年朋友迷上了营养老专家直播 , 上课认真做笔记 , 下课用心搞实践 , 不仅在家实现无土栽培 , 还丰富了餐桌品种豆芽菜 。 还有一些老年人甚至能给孙子编写“自动警报式电子课表”提醒写作业 。 这些“新潮” , 无疑都是令人欣喜的现象 。
值得关注的是 , 老年人成活跃网民 , 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 。 时下 , 疫情形势趋稳 , 老年朋友逐渐走出家门 , 到农贸市场、超市;接送孩子上下学 。 但加入的小区团购群还在发挥作用 , 网购也成了未来生活的一部分 。 老年人毕竟是老年人 , 不仅有可能像年轻人一样掉入非理性消费的陷阱 , 甚至更容易买到假货 。 疫情期间 ,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疫情防治”的口号 , 对老年朋友行骗 。 有媒体通过一次小范围的问卷调查发现 , 60%的老人几乎每天都会登录购物网站 , 每周都会购买4到5件商品 。 从喜好来看 , 老人对厨房用品、保健品、按摩仪器、食物的购买欲很高 。 并且 , 相当一部分老人对网上9.9元包邮的商品很上瘾 , 购买起来毫无节制 。 尽管多位老人表示 , 很多物品其实并不实用 , 但是因为便宜 , 又被一些宣传功能吸引 , 便开始消费 。 此外 , 疫情防控期间 , 很多老人为了提高自身免疫力 , 网购药品的频率较之前更高 。
时下 , 虽然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很多新业态、新机遇、新生活方式 , 给老年朋友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 , 但各类博眼球的假消息 , 甚至是诈骗信息也同步出现 , 老年人属于受骗的重点人群 , 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 。 以前老年朋友不太注重手机 , 这次疫情让他们学会网购团购 , 也给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 有些老年人不仅被抗病毒偏方谣言所忽悠 , 甚至被不法分子欺骗钱财 。 小刘的母亲曾加入一个老年拼购群 。 疫情暴发后 , 自称保健品公司中国区代理负责人在群里称有渠道 , 可以搞到国外预防保健品 , 在骗取其父母转账4.5万元以及数位老人的钱款后 , 从群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
【时评界评论一些老人被逼成活跃网民,周志宏:小区封闭】不法分子利用老年朋友担心感染的焦虑情绪和对病毒防治不了解的情况进行诈骗 , 警方须加大打击力度 , 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此 , 有必要提醒老年朋友及其家属:“天上不会掉馅饼” , 这是一;第二 , 世上根本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 , 更没有长生不老药 , 有病不能乱投医 , 还是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上网时遇见的“好事”不一定是“好事” , 绝不能轻信;上网时遭遇的“坏事”也不要太当回事 , 可以通过正规渠道 , 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咨询;遇见让掏钱的事必须一律拒绝 , 防止被骗 。 独居老年朋友的财务相对独立 , 容易在没有与家人商量的情况下自行消费 , 老年朋友的子女、亲朋好友及所属邻里社区要多关心老年人 , 多与老年人沟通 , 关键时候要帮他们一把 , 不能让他们陷入形形色色的骗局特别是网络诈骗陷阱 , 不能使人们担忧的事成为现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