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一百年过去了,没有人再活成她的样子( 三 )


本文插图

电影《色 , 戒》剧照
她没有绝对的立场 。
她是一个靠写作谋生的人 , 没有其它收入来源 , 所以她写的是什么 , 决定着她能否生活下去 。
这是职业作家最痛苦的事 。 离开大陆后 , 在香港、在美国 , 她的这种撕裂感仍在继续 。 她为什么后来认识了宋绮云?那是因为他们需要找人做编剧 , 张爱玲是在几千个人中去应聘的 。 她也要谋求饭碗 , 《秧歌》和《赤地之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
在美国也是同样 , 你来写书 , 人家给钱 , 这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 , 她在这种情况下写了《小艾》 。 这三本书 , 她自己都不想看 。
她在美国挣扎了那么多年 , 还是想自由自在 , 但是美国又是个特别市场化的氛围 , 要看市场是否承认你 。
如果在她晚年时 , 不是因为在台湾、香港这些地区有起色的话 , 她连生存都是很难的 。 但那已经很晚了 , 差不多从1992年开始 , 她才稍微宽裕了些 , 1995年她去世了 , 宽裕的日子过了不到两年 。
虽然经济困难 , 但张爱玲的写作一直在求创新 。

南风窗一百年过去了,没有人再活成她的样子
本文插图

《色戒》是她后期风格的一个集大成者 , 再往后就是《小团圆》 。
就像人到了生命后期一样 , 她想要返璞归真 , 她把自己用得很溜的技巧都抛弃了 , 同时“蒙太奇”还在 , 思维跳跃很快 , 有的读者会觉得跟不上她 。
《小团圆》成为一部评论两极化的作品 , 但如果你是她的老朋友 , 跟上了她的思维 , 看到了其中的草蛇灰线、穿插藏闪 , 你会发现她还是那个张爱玲 。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的尝试都好 , 她当然也有失手的时候 , 像《同学少年都不贱》 , 就不算是她的成功作品 , 她没有把握好主题跟这么多“蒙太奇”思维 。
张爱玲她知道自己缺什么 , 她一直想去补这块缺 , 但是她没法补上 。
比如《红楼梦》的气质 , 那种温柔、敦厚、悲天悯人 , 还有《海上花》的那种平淡自然 , 这是张爱玲最向往的境界 , 但是她做不到 。
在这两本书上 , 晚年的她花了20年时间 , 那是她在找写作的路子 。

南风窗一百年过去了,没有人再活成她的样子
本文插图

张爱玲旧照
“张腔”既是张爱玲的风格 , 也是张爱玲的桎梏 。 她想把这个桎梏给打碎掉 , 但到最后 , 她还是适合写某一类的东西 , 说是“病态美”也好 , 说是“张腔”也好 , 就是她以前《传奇》的那种风格 , 她没有办法走《红楼梦》的路子 。
她的本源 , 她的选择 , 她的风格 , 还有她的局限 , 全然脱开20世纪的门派之见 。
她在书中说过:“我喜欢我四岁时 , 那怀疑一切的眼光 。 ”
她不跟着流派者 , 只选择了自己的一个见地 , 她是很彻底的一个个人主义者 。
所以 , 在中国的近代文学里 , 我们找不到一个张爱玲式的作家 。 她没有同类 。 她一直是很孤独的 , 她从小就是孤独的 , 但是她扛得住这个孤独 。
作者 | 南风窗高级采访人员 向治霖
编辑 | 李少威
排版 | CAT
【南风窗一百年过去了,没有人再活成她的样子】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