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一个“书呆子”的华山路( 三 )


▲张文宏(左二)与同行和学生交流业务、传授经验图源:环球人物平时工作中 , 张文宏对大家既有关心也有要求 。 科室里的同事、学生们对张文宏的热爱都凝结在了“张爸”“暖男”这些称呼里 。 张文宏却说:“我自己不觉得 , 其实我在我们科里的沟通方式都是非常直接的 , 其实根本说不上‘暖男’不‘暖男’的 。 ”他随即掏出了手机 , 当场打给一位同事沟通工作 。 他语速极快 , 两分钟后就结束了通话 。“我们在几分钟里面要沟通很多很多信息 , 哪有空照顾你的情绪?在我们科里没有‘情绪’两个字 , 说话非常简洁 。 ”张文宏说 , “在我们这里基本上就这样 , 工作节奏很快 , 一分钟里面要讲四五件事情 。 但正是因为能这样互相之间非常信任 , 所以人跟人之间没有交流的损耗 。 ”高效的沟通也反映出张文宏所带领的华山感染科团队之间 , 有着惊人的默契和高度的自觉性 。1月23日 , 华山感染的重症团队随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征!其后又分别派出了3批华山感染精英援助武汉 。疫情以来 , 留守上海的张文宏在出任上海市抗新冠医疗救治专家组长之外 , 还带领团队做了很多事情 , 除了和疾控一起完成第一株病毒基因组的测序之外 , 华山感染科在确诊新冠的第一时间 , 就依托自己的实验室把整个检测系统建立了起来 , 为防疫赢得了时间 。 “我不会等大家慢慢建 , 我们自己全部建了 。 ”张文宏说道 。不仅沟通效率高 , 团队还注重信息的共享 。 疫情期间 , 感染科兵分三路铺开工作 。 一个团队对接国际 , 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写成文章在国际上发表 , 给全球抗疫提供最新的研究发现;另一个团队在公众号“华山感染”上向公众开展疫情科普;还有一个团队整理完成中国第一本专业的新冠病毒书《2019冠状病毒病——从基础到临床》 , 融合到现在为止基础的研究、临床的研究、诊断、治疗、共识等 。正所谓“其疾如风 , 其徐如林;侵掠如火 , 不动如山;难知如阴 , 动如雷震” 。在新冠病毒来袭的第一时间 , 华山感染已“利剑出鞘”!硬核圈粉:“疫情不在 , 你去‘红’什么‘红’呢”大部分人并未见过张文宏在抗“疫”一线忙碌时的样子 , 但一定见过张文宏在媒体镜头前越来越深的“黑眼圈” , 以及他的“硬核”忠告 。张文宏:一个“书呆子”的华山路
图源:环球人物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 , 张文宏深谙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 面对突如其来的高关注度 , 他十分淡定 。 “采访、曝光 , 这不是我的工作内容 。 对我来说有意义的曝光只是在非常关键的时间点 , 比如我们国家防疫政策出来 , 或者国际抗疫策略出来 , 当所有人觉得不理解的时候 , 我觉得我们应该发出正确的声音 。 ”与此同时 , 他和他的团队也在疫情期间通过“华山感染”公众号持续向民众做科普宣传 , 通俗易懂而又非常接地气 。 深入浅出地普及专业的防疫知识 , 传达关于疫情的信心 , 破除传播过程中有失偏颇的谣言 , 使信息传递更准确高效 。在疫情初期 , 他提出了“闷两个礼拜”的防疫策略 。 短短五个字 , 却是张文宏深思熟虑后才说的 。 “‘闷’用英语说叫Stay at home(待在家里) 。 但是 , ‘待在家里’这个表达就远远不如一个‘闷’字 , 而且‘闷’体现了Social distance(社交距离) 。 ‘两个礼拜’代表了病毒的潜伏期 , 用来区分是否感染 。 但是要让没有学过医的老百姓理解这背后复杂的医学原理 , 是有一定难度的 。 ”疫情爆发后 , 他白天各种忙碌 , 晚上奋笔疾书 。 2月2日 , 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策划、张文宏教授主编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数字版线上发布 , 反响热烈 。 随后被翻译成了英语、意大利语、波斯语、越南语等多个语种传向世界 。 “虽然印了100多万册 , 但是没有收取一分钱版权费 , 能为全球抗疫做出贡献 , 我们觉得欣慰无比 。 ”张文宏说 。张文宏:一个“书呆子”的华山路
张文宏:一个“书呆子”的华山路
面对自己的意外走红 , 张文宏表示 , 在疫情面前 , 如果感染科整个学科因此成为“网红” , 那说明感染科的专家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作用 , 专业的声音被广大民众听进去了 。 当爆发公共卫生危机的时候 , 能有专家发出一个具有公正的、影响力的声音 , 来引导民众以及整个社会往正确的方向去走 , 这对全民防疫的决心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 “所以我希望每个学科在重大的社会事件出来的时候 , 都能够做一个网红 。 ”对于被“网红”这件事 , 张文宏有话说:“我老早以前讲过 , 随着疫情的结束 , ‘网红’这个称号就不再有意义 , 不管你自己是安静也好 , 不安静也好 , 自然一切都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 因为疫情不在 , 你去‘红’什么‘红’呢 , 你说是吧?”“卫士”底气:“焦虑是我们的主要特征”翁心华教授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 , 将感染科医生比成了“消防员” 。张文宏解释道:“这是这么多年来感染病医生的职责所在 , 因为总归会有传染病爆发的时候 , 冲在前面的都是医护人员 。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