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杂志法大毕业,我在四线小城当律师( 三 )
一年之后 , 我终于取得了独立的律师执业 , 也能自己出庭了 。
我接到的第一个案子是邻居推荐的一个离婚案 , 一对打工的夫妻 , 家庭总资产是一套房子、一辆车和零星的存款 , 但男方出轨把钱花在了外面 , 导致有病在身的女方没钱治病 。
虽然律师费只有3000元(在帝都 , 一个简单的劳动仲裁律师费也得上万) , 但是我还是非常兴奋 , 因为这是自己独立代理的第一个案子 , 不辞辛劳地跟着夫妻俩去镇上老家取证和来回沟通 。开庭前 , 男女方家人在法庭门口互相推搡辱骂 , 女方穿着一件旧棉袄 , 蹲在地上咳嗽 , 男方低头蹭自己的脱漆皮鞋 , 抽着廉价的香烟 。
那一刻 , 我突然意识到 ,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法律案件 , 不是大学书本上举例的跨国商业收购或者连环凶杀这种惊险刺激的 , 而是这种普通人的辛酸苦乐 。
最后我为女方争回来几万块钱 , 房子也进行了分割 , 归她居住 , 让她有了落脚的地方 。 男方拿了一些财产 , 默默地离开了 。
作为一个小城市的小律师 , 我在这场并不跌宕起伏的出庭中 , 认可了自己的律师身份 , 肯定了自己的职业价值 。
本文插图
4
从四线城市起步 , 后悔吗?
一眨眼 , 我也办了几十上百件案子了 。 最初的两年 , 半年收入不到两万 , 吃住在家里赖着 , 连小区物业介绍的案子都想抢 。 现在我大概一年创收四五十万 , 自己买了房车 , 稳定开拓着案源 , 对生活非常感恩 。
在这种小地方 , 我也曾遇到温和仁厚的老律师 , 让我意识到自己许多狭隘的地方 。 从前在帝都那个人才遍地的环境里 , 名校毕业生追求的精英主义 , 人人都以红圈所、外资所为最高梦想 。 而在这里 , 我看到了最真实的最广大基层法律工作者的样子 。
所里有一位老律师 , 年过五十 , 曾经是水泥厂职工 , 半路出家 , 已经白了头发 。 他干活兢兢业业 , 做的案子在许多大律师看来或许不值一提 , 客户鲜有富贵 , 大多都是为了争点抚养费和下岗补贴的普通人之流 。
去年 , 老律师自己租了个门面 , 开了一家只有他和一个徒弟的小律所 , 挂了个牌子叫x辉法律事务所 。 他坐在门面里 , 给人写诉状 , 两百块钱一份 。 出去开庭的时候 , 就留徒弟在里面接待 , 帮着处理 。
有一次 , 我路过他的小律所 。 他请我喝茶 , 说自己老了 , 再干几年就回老家县城买个碧桂园的大房子养老了 。 他发自内心地感谢自己过了司法考试 , 回忆起曾经做水泥厂职工的艰苦日子 , 而如今可以体面地坐着赚钱 , 一个案子也能挣几千块钱 , 他感到律师这个职业确实给他带来好运 。
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律所 , 一块白底黑字的牌子 , 一个十几平米的门面 , 是许多“精英律师”们绝对看不上的 。 但这就是中国数量最多的一类律所 。
在无数的小城 , 都是靠这样的律师出庭打官司的 , 维持着中国法治的毛细血管 。
有一次 , 我去贵州某贫困县办案的时候 , 遇到的一位老律师也让我非常感动 。 在那个房价只有不到4000元/平方米的地方 , 老律师骄傲地跟我说他一年收入二十多万 。 看着他骄傲的神气 , 我能感受到律师职业带给他的成就感 。
【方圆杂志法大毕业,我在四线小城当律师】我如今已经有了一些办案的经验 , 也开始慢慢接省会城市的案子 , 并且打算等家庭安定下来 , 进一步去省会发展 。 我觉得无论从什么地方开始 , 只要踏实努力 , 路总会走出来的 。
有人问我 , 回到家乡后悔吗?我的答案是:不 。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法律行业生态 。 任何地方都能遇到不少良师益友 , 也能感受到对自己眼界和能力发展的局限性 。
认认真真办每一个案子 , 低调踏实 , 我觉得我尽到了法律人的本分 , 在哪个地方都一样 。
推荐阅读
- 乐居网|开展春季禁渔期执法大检查 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 《自然》杂志:美国退出世卫组织意味着什么?
- 网友反映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教师涉嫌体罚学生
- 奥地利总统深夜被抓
- 湖北应急管理杂志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开展应急通信保障遂行拉练
- 永城电视台综合频道永城市交通运输局执法大队再行动,做好“执法宣传月”工作
-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一线| 珲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挂牌
- 都市条形码西坝路一柴火鸡餐厅着火!现场浓烟滚滚,方圆几公里清晰可见,所幸扑救及时无人伤亡
- 中国双拥杂志横向覆盖“三伍”纵向辐射“三后”铜陵市实施拥军优属“五大工程”
- 中国双拥杂志台州:双拥创建宣传教育载体丰富氛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