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文史返国后该如何处理与身边人的关系?,众人眼中的“明日之星”重耳

公元前637年 , 晋惠公病死 , 公子圉即位 , 是为晋怀公 。 怀公即位 , 变本加厉 , 执杀老臣 , 民心向背 , 反对声浪如排山倒海;晋大夫栾枝、郤縠联合秦穆公 , 以为内应 , 策划迎重耳返国 。
于是 , 秦发兵护送公子重耳返回晋国 , 晋国的令狐、桑泉、臼衰三邑响应并降 。
重耳此时的身份已不同于往昔 。 今日的他 , 已是一位见多识广的“明日之星” 。
狐偃——“旧人”的担忧
重耳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黄河边 , 每个人都怀着苦尽甘来的喜悦 。 这时 , 工于心计的狐偃展现了高度的智慧:他为了测试重耳是否有“过河拆桥”之心 , 以退为进 , 退璧求隐归去 , 并且逼重耳立下了一番誓词 。
狐偃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 , 臣之罪甚多矣 , 臣犹知之 , 而况君乎?请由此亡 。 ”
狐偃陈述历年往事 , 道尽自己的罪状 , 其用意是希望重耳莫忘当年共患难之情 。 练达的重耳立刻明白 , 并发誓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 , 有如白水!”
【玲珑文史返国后该如何处理与身边人的关系?,众人眼中的“明日之星”重耳】他说着坚定的誓言 , 并且投璧入河 , 请河神鉴之 。 渡河之后 , 长驱直入 , 包围令狐 , 进入桑泉 , 攻取臼衰 , 终入曲沃 , 于武公庙中朝见群臣 , 并在高粱杀死晋怀公 。
玲珑文史返国后该如何处理与身边人的关系?,众人眼中的“明日之星”重耳
文章图片
晋文公与狐偃剧照
《韩非子》对重耳和狐偃之间的对话 , 又有更精彩的描述:
重耳返国后就抛弃了旧家具 , 把长年奔波流亡、皮肤粗糙黝黑、脸色不好的旧部下排斥在后头 。 狐偃也是“旧人” , 看到重耳这种“除旧布新”、不念旧情的做法 , 不禁悲从中来 , 忍不住哭了出来 。
“不胜其哀 , 故哭……再拜而辞……”
最终 , 重耳发誓“盟于河” , 及时化解了狐偃心中的疑虑 。
这些事例 , 都说明狐偃老谋深算、用心良苦 , 更突显出狐偃与重耳患难与共、祸福相戚的人生哲学 。
狐偃穷其一生 , 随从文公流亡十九年 , 两人不仅是亲戚 , 更亦师亦友;此种革命情感 , 诚属难得 。
狐偃无非是希望日后文公能时来运转、登上君位 , 众人也好共享成功果实 。 所以在入国前夕 , 要文公莫忘当年的功劳 , 更要文公保证不追究流亡期间的行为 , 以免回国后受到惩罚 。
玲珑文史返国后该如何处理与身边人的关系?,众人眼中的“明日之星”重耳
文章图片
晋文公剧照
晋文公也及时表白心迹 , “沉璧以质” , 上告于天 , 下视河伯 。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 , 能共患难不见得能同享福 , 由此可见文公处事之圆融、态度之诚挚、胸襟之开阔 。
寺人披——反复、机灵的小人
晋文公入国之初 , 虽“晋人多附焉” , 但国内尚未十分安定 。
晋惠公旧臣吕省、郤芮虽受秦国召谕而降服 , 但仍畏惧文公的逼害 , 因而伺机图谋兴乱 。 二人焚烧公宫 , 准备行刺重耳 。
重耳事先得到了寺人披的密告 。 寺人披是反复但机灵的小人 , 曾两次奉命追杀文公 , 所以文公借故不见他 , “公使让之”;并说“夫袪犹在 , 女其行乎!”晋文公道出心中的怨怒 , 追述往事 , 告其离去 , 不予接见 。
然而 , 寺人披却说出了一番大道理 , 他一方面怪文公不懂君道 , 另一方面又故作神秘、欲言又止地暗示文公“危在旦夕” , 更以“君命无二”为自己辩护 。
玲珑文史返国后该如何处理与身边人的关系?,众人眼中的“明日之星”重耳
文章图片
晋文公剧照
寺人披终使晋文公捐弃旧怨 , 而“公见之 , 以难告 。 ”文公也因此逃过了劫难 。 由此可见晋文公在危急时刻仍善于审时度势 , 更有择善改过、容人的雅量 , 而这正是他能得国的关键 。
竖头须——以讽刺打动君心
晋文公入国之初 , 仍有不愿降服的人 , 如上述吕省、郤芮;以及在重耳流亡时得罪于他的小人物 , 寺人披、竖头须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