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本地站印江县罗场乡岭峰村:昔日伐木工今朝护林人
本文插图
罗场乡岭峰村印江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坐车从印江自治县罗场乡集镇出发往东一路沿着乡村路行进 , 沿途绕过条条弯道、翻过重重大山 , 来到名为岭峰的村落 。
村里有座山 , 据当地老人廖恩生介绍 , 因山腰有三个耸立相连形似三片花瓣的土坡 , 岭峰村的祖祖辈辈环坡而居 , 固取名三花山 , 这里的人又称呼自己为“三花人家” 。
这里层林尽染、万木争荣 , 苍翠挺拔的大树耸入云天 , 夕阳映照之下更是增添了三分诗意、七分翠绿 , 如世外桃源般催人向往 。
过去 , 这个村数代人靠砍伐森林烧炭为生;现在 , 这里的人以护林为己任 。 过去 , 他们靠林吃饭;现在 , 他们依然靠林吃饭 。 不同的是 , 他们从吃“黑炭饭”变成吃“生态饭” 。
为什么这个村过去要伐林烧炭 , 现在却要大力护林?带着疑问 , 我们走进这个藏于深山的闺阁村庄 , 踏寻曾经烧炭的残迹 , 从村民口中开始一探究竟 。
昨天 , 伐林烧炭
“以前我们大队有十多个炭窑子 , 山上树木都砍光了!”60年前村里面烧炭伐木的场景 , 82岁的老人代传书至今还历历在目 , 那时的他不过才20出头的年纪 。
岭峰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 过去这里沟壑纵横、林多地少 , 人均耕地仅一亩出头 , 加之土地贫瘠 , 粮食产量更是少得可怜 , 紧靠耕田垦土远不能维持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 , 如不食之地 。
岭峰人恨!“恨”老天爷给了自己一片青山绿水 , 却没有赏给自己一片良田沃土 。
田土稀缺 , 岭峰村的人还得生存 , 他们只能另谋出路 。 思来想去 , 只能对村里的森林“下手” , 以木为材 , 开窑烧炭 。
的确 , 民以食为天 。 岭峰村的人选择伐林烧炭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毕竟他们还要填饱肚子 , 不烧炭赚钱买粮又能做什么呢?
挖窑、伐木、烧炭!
【人民网本地站印江县罗场乡岭峰村:昔日伐木工今朝护林人】十余个窑子昼夜不停地烧 , 浓烟味弥漫在岭峰村的山山岭岭 , 浩浩荡荡的伐木烧炭“大运动”在全村展开 。
“一窑炭要烧一个星期 , 能烧出1000斤左右的碳 , 但是要3000斤木材 , 差不多要砍光四分地的山林 , 一斤才卖几毛钱的价格!”在代方会的记忆中 , 烧炭虽能糊口 , 但代价太大 。
上世纪80年代 , 国家土地政策下放 , 岭峰村的村民便把村里的山林承包下来 , 按照“四六”比例分成 , 烧炭者占大头 , 大家干得比以往更卖力 , 森林却加速减少 。
贫瘠的山岭因砍伐变秃 , 格外刺眼 。 水土流失导致耕种的田土越来越少 , 原本耕田种土的人也纷纷加入烧炭队伍 , 陷入了恶性循环 。
今天 , 林为“命根子”
斗转星移 , 万物乾坤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 改革开放蓝图已然徐徐铺开 , 岭峰村靠烧炭为生的人纷纷外出打工 。
2002年 , 《退耕还林条例》通过 , 并于次年1月20日起正式施行 。 条例开始施行后 , 岭峰村许多荒地陆续被纳入了退耕还林的范围 , 开始植树造林 , 由国家向退耕农户提供种苗造林补助费 。
窑子全部依法关闭 , 光秃秃的山岭出现转机 。 经过近20年的恢复 , 濒危植物逐渐焕发生机 , 野生动物重返家园 。
2018年7月 ,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申遗成功 。 次年1月 , 《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 位于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核心区域的岭峰村 , 和木材联系更加“紧密” 。
只是!以前是伐木 , 现在是护林 。
5月的岭峰村经过春风的洗礼 , 目之所及一片苍翠 。 村党支部书记廖家鹏一有时间就把在家的村民聚集在一起 , 讲解《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 , 宣传绿色发展理念 , 让大家主动参与到山林保护中来 。
推荐阅读
- 人民网|丁良浩:消防卫士为人民
- 人民网|甘当“三防”战线上的“老黄牛”
- 人民网|兰海军:从脱贫户到“山村卫士”
- 人民网本地站|传承技艺促就业
- 国际在线本地站|巴中南江公安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周”活动
- 人民网本地站|6月3日至6日0-6点长江二路往友谊路双向禁行
- 呵呵,人民网建言转帖竟被凯迪网小编打入另类!
- 蘑羯座|哈密有本地产的香菇啦!各大超市都有鲜菇销售
- 本地资讯在线|抓!两个90后四川小伙来青州疯狂作案!富贵牡丹、平章府、益王府等多户人家被偷
- 本地资讯站|市文联:廉政教育套餐为干部“补钙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