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一些事受人民的爱戴,因自负用了祖的庙号,受人唾弃,此人功绩赫赫

我们中国的历史进程 , 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 过程虽艰辛 , 但凭借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 一步步的发展到如今的繁荣景象 。
历史中的一些事受人民的爱戴,因自负用了祖的庙号,受人唾弃,此人功绩赫赫
文章图片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 , 是封建社会的英雄人物 , 他就是康熙皇帝 。 提起他的称号是不是很熟悉 , 电视上所演的清宫剧 , 大部分都是康熙年间 。 康熙皇帝在初期执政挫败大反派鳌拜 , 迅速夺回朝廷大权 , 便开始了真正亲政阶段 。 在军事方面 , 取得对三藩、沙俄战争的胜利 。 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 , 三征讨噶尔丹 , 并取得胜利 。 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 , 联络蒙古各部 。 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 政治上 , 加强中央集权 。 经济上 , 注意休养生息 , 发展经济 , 笼络汉族士人 。
历史中的一些事受人民的爱戴,因自负用了祖的庙号,受人唾弃,此人功绩赫赫
文章图片
这赫赫战功 , 不是每一个君主都能够做到的 。 但是评价一个英雄人物的是非功过 , 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说的清楚的 , 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 , 选择了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 总的来说 , 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 , 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 , 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 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 , 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 此外 , 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 , 但不是每个东亚古代国家都用谥号 。 帝王与群臣之间有严格区别 , 帝王的谥号 , 在隋朝以前均为一字或二字 。 但是从唐朝开始 , 皇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 , 一般都偏长 。 其中称冠的清太祖努尔哈赤 , 谥号竟长达二十五个字"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 很是奇葩 。 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 , 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 , 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 , 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论定的功用 。 有的君主死后 , 会有多个庙号 , 庙号并不唯一 , 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
历史中的一些事受人民的爱戴,因自负用了祖的庙号,受人唾弃,此人功绩赫赫
文章图片
【历史中的一些事受人民的爱戴,因自负用了祖的庙号,受人唾弃,此人功绩赫赫】皇帝死后 ,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 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 "祖"这个字并不是所有的君主都能用的 , 它一般都是开国皇帝才能用的字 , 比如说:明太祖朱元璋 , 清太祖努哈尔赤 。 开国皇帝的继承人 , 最高也只能被称为"宗" 。 而康熙帝心性较放纵 , 不受约束 。 就给自己封了个庙号"清圣祖" , 康熙不是开国皇帝 , 却用了"祖"字 , 群众认为康熙帝太过自负 , 竟与清太祖相提并论 , 因此也是备受唾弃 。 不管怎么样 , 有规矩才成方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