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涌起带你了解豫、鲁、苏、皖四省交汇处的“伏羊节”

几十年前 , 有个苏州小伙子 , 自由恋爱相中一个徐州姑娘 。 虽然父母百般不情愿 , 但拗不过儿子 , 还是一同去姑娘家提亲 。
当时正是三伏天 , 姑娘家按照风俗 , 拿出了用以待客的羊肉 , 并热情地说:尝尝我们这里的特色:伏羊 。
洪波涌起带你了解豫、鲁、苏、皖四省交汇处的“伏羊节”
文章图片
没想到男方全家大惊失色:这三十六七度的高温天 , 还吃羊肉 , 是想热死人不成 。 江北佬也太不讲究了 , 这婚结不得 。 也不给商量的余地 , 连夜把儿子挟持回家 。
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 , “内斗大省”的相互不理解 , 从这个故事中可窥一斑 。 男方家庭借此牢固树立了江北佬素质低不讲究的印象 , 而女方家庭大概也深深觉得苏南人小气矫情不讲道理 , 这对苦命鸳鸯怕是再也没有获得父母家人祝福的机会了 。
01
羊肉的南北认知差异
/农耕文明VS游牧文明/
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 羊肉被视作珍贵的食材 , 且因为它在中医典籍里温热补血的作用 , 主要作为冬令补品 。
洪波涌起带你了解豫、鲁、苏、皖四省交汇处的“伏羊节”
文章图片
但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 游牧民族占据的草原地区 , 却没这些讲究 。 一年四季 , 羊肉管够;且游牧民族不信中医 , 自然也没有寒热温凉之说 , 不管多么酷热的天 , 一碗羊汤 , 就能解百乏 。
洪波涌起带你了解豫、鲁、苏、皖四省交汇处的“伏羊节”
文章图片
其实 , 这种食材认知差异 , 多半的能归因到地理决定论 。 在农耕文明体系中 , 土地是与货币等值的可流通不动产 。 一块可以生产各类作物的土地 , 如果种的是牛羊吃的牧草 , 显然是种天大的浪费 , 而且羊还不能像牛一样作为耕地的牲畜;而杂食性的猪却不同 , 废弃泔水、果蔬根皮 , 什么都吃 , 这就做到了不与民争地 。
久而久之 , 物依稀为贵的羊肉就被贴上了各种不能随便乱吃的标签 , 而唾手可得的猪肉则不需要讲究那么多 。
洪波涌起带你了解豫、鲁、苏、皖四省交汇处的“伏羊节”
文章图片
与之类似的例子是法餐里的猪肉 , 很多法国大厨把猪肉视作油脂丰富、质地柔嫩的高级食材 , 要小心伺候 。 吃的时候也颇多禁忌 , 搞得不好 , 就触犯了《圣经·旧约》里不可食猪肉的戒律 。
洪波涌起带你了解豫、鲁、苏、皖四省交汇处的“伏羊节”
文章图片
02
汉文化的异类“伏羊区”
/文化融合VS心理抗拒/
但在中国中原地区 , 却流传着与华夏文明背道而驰的风俗:吃伏羊 。
所谓伏羊 , 指的是三伏天宰杀的羊肉 。 不少城市还为伏天吃羊举办盛大的节庆活动 , 包括徐州、宿州、枣庄、临沂在内 , “伏羊节”都已是当地的旅游招牌 。
洪波涌起带你了解豫、鲁、苏、皖四省交汇处的“伏羊节”
文章图片
从地图上研究 , “伏羊区”虽然横跨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四省 。 但它和“包邮区”长三角一样 , 有着方言相通、民风相类的特点 , 它们都是先秦时代的“天下九州”中的徐州 。
洪波涌起带你了解豫、鲁、苏、皖四省交汇处的“伏羊节”
文章图片
因为占据了古代中国最丰饶、富庶的土地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冲 , 从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开始 , 到宋朝南渡的八百多年中 , 伏羊区一直是南北反复拉锯争夺的地区 , 物质财富极易受到游牧民族破坏 。
明清后 , 随着经济的日渐发达和水土流失的严重 , 黄河多次夺泗入淮 , “伏羊区”又变成农耕文明谈之色变的“黄泛区” 。 再加上这里距离满清统治中心不远 , 长期的文化交流和婚姻融合 , 让这里的百姓耳濡目染了北方民族爱吃羊肉、且不分气候节令的风俗 。
洪波涌起带你了解豫、鲁、苏、皖四省交汇处的“伏羊节”
文章图片
但另一方面 , 这里又是儒学的发源地 , 华夏文明的滥觞 。 虽然南宋文人对中原地区大量吃羊肉的行为痛心疾首地斥责为:“洙泗上 , 弦歌地 , 亦膻腥” 。 但本地人还是坚持数百年 , 要为夏天吃羊肉找到合理的话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