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大客户查池子明细 银行岂能背弃“中”与“信”

配合大客户查池子明细 , 银行岂能背弃“中”与“信”新京报金融机构掌握的信息时常关涉着个体最切身的利益 , 对客户隐私的保护 , 对金融企业来说 , 是立身之本 。中信银行为向他人提供池子收款记录致歉:涉事支行行长被撤职 。文 | 刘远举“一直以为自己是厨子 , 后来发现自己是道菜 。 ”脱口秀演员王越池(艺名池子)昨天的微博长文引发热议 。 在微博中 , 池子称在处理与笑果文化的合约纠纷时收到来自对方的案件材料 , 里面包含本人在中信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 。池子在微博中表示 , 银行方面原本回应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 。 但昨晚 , 中信银行官方微博发布了道歉信 , 承认支行员工未严格按规定办理 , 提供了池子的收款记录 。 对此 , 中信银行表示郑重道歉 , 并已按制度规定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 , 并对支行行长予以撤职 。池子的遭遇激起舆论关注 , 是因为毫不夸张地说 , 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信息泄露的威胁 。 人们在办理购房、购车、住院、入学时 , 填写了电话、身份、职业后 , 个人信息就会“神奇”地出现在房屋中介、保险公司、培训机构的推广名单里 。 围绕这些信息的收集、整理、出售 , 甚至形成了一条顽固的灰黑产业 。而银行这种“配合大客户”来查阅个人收支记录的做法 , 则更让人徒增不安 。 随着经济发展 , 人们的金融活动增多、现金支付减少 , 在日常生活中 , 会在金融系统中留下大量的数据:存款、贷款、电子支付记录、房贷地址 。 这些数据能完整的勾勒出一个人的生活轨迹 , 威胁到人身安全 , 比如 , 通过房贷就能查到居住地址 , 通过电子支付信息就能查到日常活动范围 。 从这一点来看 , 金融系统甚至比公安系统中的个人信息更丰富、更全面 。与此同时 , 必须指出的是 , 长期以来金融系统也时常暴露出公民隐私信息的漏洞 , 在金融系统中 , 公民信息得到的保护比公安系统薄弱得多 。在公安系统的查询中 , 已经较为充分地考虑了公民隐私的保护 , 所有的查询都要留下痕迹 , 但在金融系统中却未必做得如此严格 。 事实上 , 现在很多灰色的查询需求 , 在公安系统中碰壁之后 , 往往会转向金融系统 。配合大客户查池子明细 银行岂能背弃“中”与“信”
▲中信银行致歉微博截图 。通过此次事件不难看出 , 一个支行的员工 , 就能轻易拿到这些信息;而笑果公司又把相关资料直接发给池子——整个链条上的人 , 对这一事件性质的严重性基本毫无认识 。 银行作为专业机构 , 如此随意查询和分享个人财产信息 , 实在是令人大失所望 。不得不说 ,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 。 当下 , 非公安系统企业、机构员工对保护公民信息的认识还非常薄弱 。 在此次疫情中 , 青岛某医院一份多达6000多名“密接人员”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个人详细居住地址及就诊类型等信息被公开 。 引发舆论的关注 , 最后 , 三人被拘留 。实际上 ,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 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 , 违反国家规定 , 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 , 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 , 情节严重的 ,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严重的情况之一 , 就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 。金融机构掌握的信息时常关涉着个体最切身的利益 , 对客户隐私的保护 , 对金融企业来说 , 是立身之本 。长期以来 , 一些金融机构对大客户的额外“关照” , 并不鲜见 。 除了免排队、免手续费、一对一服务等等这些显性差别之外 , 更有返利吸储、特事特办、享受更高利息等潜规则 。 VIP享受更高等级的服务本无可厚非 , 但这种对大客户的服务不能减损普通客户的权益 , 更不能为了“配合大客户”来提供普通储户的个人信息 , 这严重违背了金融机构的“中立”“诚信”原则 , 越过了金融机构的底线 。这也提示我们 , 在金融系统等重度涉及公民信息的企业、机构中 , 有必要梳理起业务系统、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保护漏洞 , 并开展各类法治教育 , 提升相关行业员工对公民信息保护的意识 。毕竟 , 声誉信誉也是银行等机构的无形核心资产 。□刘远举(专栏作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