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美国飞船即将着陆小行星,日本已成功,中国何时能做到?( 二 )



这个黑洞在原始图像中仅为贝努星边缘的一个点 ,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首先在数据中分辨出它的存在 。
该黑洞在一周前由日本的MAXI望远镜首次发现 , 后续由美国的“中子星内部组成探测望远镜”、国际空间站以及奥西里斯号多次确认到X射线爆炸信号 。
由于地球大气层的保护 , 我们在地面上难以观测到X射线讯号 , 因此只能在太空中发现该类信号的端倪 。 黑洞发出X射线爆发意味着其周边正在有大量物质源源不断跌入黑洞 。 这也是人类首次观测到该类型的黑洞X射线暴 。

除此之外 , 奥西里斯还在贝努星表面上发现了水的踪迹 。
除了X射线成像光谱仪外 , 奥西里斯号还搭载了“可见光与红外光谱仪”以及“热辐射光谱仪” , 通过这两个仪器 , 科学家们在贝努星表面发现了“羟基”——一种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结合体 。
羟基的讯号遍布整个贝努星 , 这意味着这颗小行星在过去某个时间段曾经与水发生过相互作用 , 或者可以说 , 它在某个时间段内曾经“浸泡”在水中 。

但贝努星本身实在是太小了 , 不可能留住液态水 , 因此这一发现至少能证明分裂出贝努星的母行星上可能存在过液态水 。
不过“看”永远比不上“摸”来的带劲 , NASA已不满足“只可远观” , 接下来奥西里斯号将直接与贝努星亲密接触 , 以获取更多信息 。

最终的接触:着陆奥西里斯号早前就已经进行了多次登陆演习 , 每次它都会更尽可能接近贝努星表面 , 之后再点火返回运转轨道 。
最近一次的演习名为“检查站”演习 , 在4月15日进行 。 在演习中 , 飞船降落到距离小行星表面距离不到75米的地方 。 之所以被称为“检查站” , 是因为在真正执行任务时 , 当飞船到达距表面75米处 , 飞船的自主系统将检测飞船的位置和速度 , 并在着陆前继续调整运转轨道 。

由于距离地球太远 , 奥利西斯号的整个着陆都将全自动进行 。 为了正确引导飞船着陆 , NASA为奥利西斯号配备了“自然特征跟踪系统” 。
每次登陆演练 , 飞船的自然特征跟踪系统都将会在模拟着陆区域拍摄大量图像并存储在飞船上供地球控制室加工与分析 。 当真正进行着陆操作时 , 自然特征跟踪系统将对小行星的表面特征进行实时成像 , 并将这些图像与此前保存和分析的图像进行比对 , 以确定飞船自身的方向 , 并保证飞船准确地瞄准着陆点 。

南丁格尔是NASA奥西里斯号的主要采样地点 , 但是在规划着陆地点时 , 研究员们并没有意识到贝努星的表面会存着这么多乱石 , 这使整个着陆计划又添难度 。 不过哪怕是最终无法着陆 , NASA也给奥西里斯配备了备用的采样系统——塔萨姆 。

塔萨姆是中文的音译 , 其原本全名为“即插即用的样本采集机制” , 这是一个类似机械臂的装置 。 通常情况下塔萨姆会折叠在飞船上 , 当需要其工作时 , 奥西里斯会尽量下降到表面但不会着陆 , 同时释放出塔萨姆 。 塔萨姆会喷出一股氮气将小行星上的尘埃“吹起来” , 这样小行星表面的尘土便可以进入到塔萨姆的取样头中 。
当然 , 塔萨姆也具备直接接触小行星表面的被动接触设备 , 允许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收集材料 。

如果登陆系统有问题 , 塔萨姆将有足以维持三次采样的氮气来收集约60克的小于2厘米的样本 。
在4月15日的演习中 , 塔萨姆也成功将手臂完全伸展 。 根据NASA的预计 , 奥西里斯的第一次取样尝试将在2020年8月25日进行 , 如果一切顺利 , 样本将于2023年9月24日返回地球 。
看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急了 , 美国日本都能完成小行星的探测计划 , 那么咱们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做到呢?

我国计划:双星探测根据2019年10月26日在厦门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黄江川的介绍 , 我国正在开展技术攻关 , 预计将一次对两枚小行星展开探测 , 分别为:2016HO3和133P主带彗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