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摸史:越来越红火了,房子越来越多了,朱元璋家的日子

今天来给大家讲讲朱元璋家的房事 。
房事者 , 房子的那些事也 。
有人要讲了 , 朱元璋家穷得叮当响 , 他们的房子 , 有什么好讲的?
说句实话 , 若非从头开始看《明太祖实录》 , 我也不会觉得 , 这有什么好讲的 。
然而 , 看过之后 , 心中就存疑了 , 觉得讲讲应该蛮有味的 。
一、
方在娠时 , 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 , 至舍南麦场 , 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 , 有光 , 起视之 , 渐长 。
这是第一次提到他家的房子 , 舍之南 , 有麦场 。
凡人摸史:越来越红火了,房子越来越多了,朱元璋家的日子
文章图片
(朱元璋剧照)
何意?
舍 , 就是房子 , 但单从这一字 , 我们无法推出有多少间房子 。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 他家有屋有坪 , 坪多大呢?不晓得 。 能晒麦子 , 横宽十米一百平方 , 应该是有的 。
二、
太后吞之 , 觉以告仁祖 , 口尚有香气 。 明日 , 上生 , 红光满室 。
满室 , 室当指其母所居那间 。 光能满室 , 室应该不太大 。 但当时朱元璋已有哥哥了呀 , 他哥哥们是否也住在这间房里呢?
我们不常在各种故事里看到 , 有些穷人家 , 房中扯块布 , 父母睡一边 , 儿女睡一边吗?
但我们还无法推出他家是否只有这一间房 。
三、
自后夜数有光 , 邻里遥见惊以为火 , 皆奔救 。 至则无有人 , 咸异之 。
这里的关键 , 在于一个“遥”字 。 又是邻居 , 却又遥 , 可以推想 , 当时村民应该隔得有点远 , 估计距离都在百米以上 。
用我们这的话讲 , 是单间套屋 , 亦即 , 百米之内 , 没有其它房屋 。 这种居住形式 , 在我们这是很少的 。 邻里之间 , 房子不过隔个十米左右 。
四、
常遘疾 , 抱之佛寺 , 寺无僧 , 复抱归 , 见室东檐下一僧面壁坐 , 顾仁祖曰 , 来 , 乃以手抚摩上顶 , 旦日疾遂愈 。
此句的关键词 , 在于室东 。
室东 , 就是室之东面 , 也即 , 此室有东南西北四向 。
联系上文那些描述 , 我认为 , 此时的朱家 , 就这一间房 。
凡人摸史:越来越红火了,房子越来越多了,朱元璋家的日子
文章图片
(明朝大户人家剧照)
之后 , 他们“徙居钟离之西乡 , 后迁太平乡之孤庄村” , 那么 , 朱家的日子 , 是不是越来越好呢?
按着实录里的说法 , 是的 。
起码 , 朱元璋可以“就学” , 也就是有一点钱送他去上学了 。
为何会有钱了?
这就要联系到元朝时的习俗 。
元末明初陶宗仪在《辍耕录》中提到:
今之入宅与迁居者 , 邻里醵金治具 , 过主人饮 , 谓之曰暖屋 , 或曰暖房 。 王建宫词:“太仪前日暖房来 。 ”则暖屋之礼 , 其来尚矣 。
也就是说 , 暖屋习俗 , 由来已久 , 有人迁居至此 , 邻居们都要凑钱办席 , 随份子 , 到主人家去喝一顿 。
邻居们凑了钱来 , 你不必全用了呀 。 一些菜啊鸡啊 , 自家有 , 买点酒就行了 。
所以 , 我推测 , 朱家就是在这里 , 有了点点钱 , 请人盖了房子 。
这在实录里 , 有所体现 。
黎明仁祖坐于东室檐下 , 上侍侧 , 有道士长髯朱衣持简排垣栅直入……
前文有“室东” , 此处是“东室” , 顺序之异 , 差之千里 。
只有一间房 , 则有室之东;
有好几间房 , 则是东边之室 。
朱家在此 , 居住了十几年 。 到这之后 , 他开始读书 , 至十七岁遇大变 。
凡人摸史:越来越红火了,房子越来越多了,朱元璋家的日子
文章图片
(朱元璋剧照)
此时 , 他家有父亲长兄二哥三个劳动力 , 长兄、二哥相继娶妻生子 , 可见 , 当时他们的日子 , 应该并非赤贫 。
然 , 突隆的天灾加上人祸——旱蝗饥疫 , 朝廷却无能力赈济——这一大家子 , 十六天内 , 父亡母丧兄死 , 可谓惨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