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李白不幸的政治生涯,不是因为政治黑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白以一代"诗仙"名动天下 , 饮誉后世 , 但这并非诗人初衷所及 。李白的毕生宏愿乃是自布衣直取卿相 , "济苍生 , 安社稷" , 然后功成身退 , 乘一叶扁舟云游四海 。故李白在诗文中常以范蠢、张良自许 , 一再表白自己具有为王者师的政治才能 , 只是苦无机缘施展 。纵观李白一生 , 自25岁出蜀 , 至62岁病逝 , 漫漫37年 , 他始终在寻找施展才能、匡时济世的机会 。但除了天宝元年至天宝三年获取翰林供奉这一闲职外 , 李白在仕途上可说是备受挫折、困顿终生 , 在政治上一无所成 。李白一辈子也没有弄明白 , 自己的政治宏愿何以不能实现?他为此深感痛苦和悲哀 , 并在诗文中进行过苦苦探讨 。在42岁待诏翰林前 , 李白将自己的入仕无门归因于"射狼当道" , 贤能遇阻;在45岁唐玄宗赐金遣返后 , 他则将自己的政治失意归罪于佞臣诋毁 , "浮云蔽日","大道如青天 , 我独不得出" 。
历代文人因叹服李白的旷世诗才 , 也爱屋及乌 , 习惯于从纯客观的角度解释李白的坎坷遭遇 。如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 , 其怀念李白的诗歌中便有"文章憎命达 , 糖魅喜人过"、"才高心不展 , 道屈善无邻"、"冠盖满京华 , 斯人独憔悴"等语 。李白"怀才不遇" , 似已成为中国文人的千年遗憾 。然而 , 撇开对李白诗歌成就的崇敬与热爱之情 , 冷静地审视历史事实 , 李白之所以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 , 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外 , 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政治幼稚 , 夸夸其谈
在中国古代 , 大凡自布衣直取卿相的人 , 对时事都了如指掌 , 且具有高人一筹的政治见解和主张 。如商鞅变法、文种伐吴七术、诸葛亮隆中对等等 , 无一不是"未出茅庐 , 已定三分天下" 。李白尽管经常以历史上的这些名臣贤相自励 , 并深信自己具有王佐之才 , 倘能风云际会 , 必然大有作为 , 但实际上却对政治幼稚无知 。如李白现存诗文千余篇 , 虽说是"历经丧乱 , 十不存一" , 但从所存诗文来看 , 除了"十五好剑术 , 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 , 历抵卿相"之类的高谈阔论 , 以及"为君谈笑静胡沙"、"调笑可以安储皇"之类的夸夸其谈之外 , 实在看不出李白有何成熟的政治见解及主张可言 。李白自诩的德行才能无非是行侠仗义、高蹈绝俗、文采动人 , 而与"济苍生 , 安社稷"的经世之才则南辕北辙 , 相去甚远 。
唐代是继秦、汉、晋、隋之后又一统一强盛的封建王朝 , 春秋战国时期那种诸侯割据、合纵连横的政治环境早已不复存在 。但李白的求仕方式却仍然停留在苏秦、张仪式的纵横家时代 , 梦想通过"遍干诸侯"、"游说万乘"直取卿相 , 较之其同时代的张九龄、高适等封侯拜相的务实文人 , 其不谙世事可见一斑 。至于李白的晚遭"李磷之变" , 则更是说明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稚嫩和盲目性 。凡此种种 , 足以说明李白的大言不切于实和虚名不适于用 。因此 , 当天宝三年李白迫于无奈自请出宫时 , 唐玄宗亦认为他"非廊庙之器" , 予以赐金遣返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善把握机遇 , 蹉跎岁月
古来成大事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 即善于捕捉每一个发展机遇 , 及时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 , 构筑自己的千秋伟业 。如孔子、孟子的周游列国 , 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 , 范蠡扶越的"十年生聚 , 十年教训" , 张良兴汉的"明修栈道 , 暗渡陈仓" , 诸葛亮治蜀的"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 无一不是夙兴夜寐、孜孜以求 。李白尽管满脑子都是风云际会、青史留名的故事和奇思异想 , 但却从来不善于把握自己的人生机遇 。
推荐阅读
- 艺术手册|【艺术手册】朱康 | 现实的“限度”与“必要的步骤”——《“锻炼锻炼”》与赵树理的小说政治学
- 解冻性情|所有不幸福的婚姻,都有一个共同点:只可求同,不能存异!
- 如约而至2020|爱而不得,算不算不幸?
- 情感|在一段不幸福的婚姻里,做不到潇洒转身的人,往往不是因为恋旧
- 李白很忙|心中总是有怨恨怎么办?
- 性格命运|婚姻不幸福的女人,往往都有这4个特征!
- 洛子帅|世界上没有不幸福的人,只有不会快乐的心
- 青衫纪|越是婚姻不幸的女人,越不舍得这三样
- 郭晶晶|郭晶晶嫁入豪门并不幸福?遭丈夫堂弟训斥,文化水平配不上霍家
- 苏恰讲情感|普普通通的中年女人,遭遇婚姻极其不幸,应该选择离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