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闻汇评」靠“务农”让企业40年增值40000倍!,他是马来西亚“鱼蛋大王”
对于谢松坤以及他掌舵的家族企业——全利(QL)集团来说 , “增长”这个词汇有着独特的含义 。 与中国的新希望、泰国的卜蜂等以农基事业起家的亚洲巨舰相比 , 这个马来西亚潮商企业鲜有涉足地产、金融等跨界业务 , 却在貌似没有“前途”的农基主业上实现了连年增长 。
在马来西亚 , 谢松坤的创业历程堪称传奇 , 这位贫穷的渔夫之子从零资金起步 , 以售卖贝壳砂起家 , 艰苦创业 , 经过努力和运营 , 在传统的养殖和农业加工行业里 , 创造了企业40年持续增长的奇迹 , 打造出一个市值高达110亿林吉特(马币)的巨型企业集团 。
文章图片
▲全利资源创始人谢松坤
企业帝国从零开始
谢松坤是在马来西亚出生的第二代潮人 。
1930年代中叶 , 汕头市澄海县新溪镇北中村村民谢两赐与新婚妻子离别 , 随亲友漂洋过海 , 来到马来亚谋生 。 他在雪兰莪州北端的小渔村——双武隆落脚 , 以捕鱼维持生计 。 战火纷飞的年代 , 家乡音信全无 。 直到1947年 , 谢两赐才把在家乡的妻子接到双武隆团聚 。
来到新的国度 , 一切又是从零开始 , 日子其实并不容易 , 但一家人同心协力 , 团结友爱 , 倒也其乐融融 。
1948年 , 谢两赐的第三个儿子谢松坤出生 。 谢松坤自幼天资聪颖 , 喜欢读书 。 他在村里念到五年级 , 六年级人少开不成班 , 家里准备让他停学帮忙父兄捕鱼养家 。 校长觉得实在太可惜 , 亲自上门 , 苦口婆心力劝 , 终于说服谢两赐夫妇 , 让他去附近的小镇升学 。 谢松坤也不负众望 , 一路以优异的成绩念完小学并考取中学和大学 。 1972年 , 谢松坤毕业于马来亚大学数学系并荣获一级荣誉学位 。 这期间 , 谢两赐因身体不好失去工作能力 , 而支持谢松坤完成大学学业的 , 主要是他的兄长 。
1974年 , 谢松坤在马来西亚最大的公立大学马拉工艺大学(UniversitiTeknologiMARAUiTM)的前身马拉工艺学院谋得数学讲师教职 。 不久 , 他收获了来自女教师谢木兰的爱情 。 谢木兰也是出身渔民家庭 , 其父谢仕得与谢松坤的父亲谢两赐一样 , 来自汕头澄海县 。
教师的生活很安稳 , 但无法为家中的兄弟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 家里的所有兄弟依然靠捕鱼维生 , 生活拮据 。 为报答兄长栽培的恩情 , 谢松坤毅然决定放弃优渥的学院讲师职位 , 带领家人创业 , 以期走出艰苦的生活困境 。
谢松坤的家乡双武隆 , 海滩上长年累月铺满洁白的贝壳沙 , 这些贝壳沙富含钙质 , 可以加工成动物饲料的原料 。 谢松坤开始筹划采集这些天然原料供应本地饲料厂 。 1977年 , 他获得当局发给开采贝壳沙的准证 , 开始组织兄弟们经营开采贝壳沙的生意 。 经过两年的艰苦摸索和挣扎 , 他们逐步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 。 之后 , 谢氏兄弟又向附近渔村收购鱼粉 , 然后转售给饲料厂 , 成功开拓鱼粉贸易生意 。 为协助兄弟们发展生意 , 谢松坤在巴生家里的贮藏室摆放了一张桌子 , 装上电话 , 就成了一个简单的生意办公室 。 贤内助谢木兰忙完教职后 , 在百忙中抽空协助他接生意电话和做记录 , 谢氏家族的壳粉及鱼粉贸易生意就这样开始 , 公司取名“谢兄弟壳粉公司” 。
从此 , 这位出身贫困渔家的青年人 , 联合自己的同胞兄弟和太太谢木兰的兄弟 , 从零开始 , 迈出了事业的第一步 。
接下来 , 谢氏兄弟锐意进取 , 一步一个脚印 , 不断取得新成绩 , 家族生意开始多元化:
集资购买更大型的渔船 , 到深水渔港设点收购鱼鲜;
挥师东马沙巴州 , 在斗湖投资可可种植业;
创立全利饲料贸易公司 , 在鱼粉和壳粉之外 , 将业务扩大到玉米、木薯签、椰粕、印度米糠等原料的贸易;
先后收购了雪兰莪和柔佛州的两家鱼粉厂并逐步对其产能进行升级;
推荐阅读
- 农民日报四川新闻服务农业产业 广元破解产业扶贫融资难题,创新金融产品
- [返乡]四川将组建30人专家服务团,专门服务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
- 「21财闻汇」结果出事了!97次买卖自家公司股票,被证监会调查,账户交给老婆打理
- 「财闻私享」刚刚 长电反击 坚决抵制商业欺诈,涨停后突遇1.7亿索赔
- 「历史痕迹」挖出一地下工程的洞口,竟有2000名日军藏在这里,村民下地务农时
- 「时尚风行派」极限男人团直播为公益务农!邓伦宋小宝上演制服杀成最搭牛奶咖啡组合
- 『财闻私享』除了百度阿里 还有这些上市公司,第三批区块链备案名单公布
- 『大宝说历史』挖出了地下工程的洞口,竟有2000名日军藏于此地,村民下地务农时
- 『财闻汇评』20年上榜福布斯,中国最低调富豪:用250万扶持王传福成中国首富
- #新京报#“不可能打工”男子否认1500万签约,以后想在家务农或开小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