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知行』《诗经》的文化精神 | 大道知行讲堂42期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诗经》的文化精神 | 大道知行讲堂42期
5月3日 ,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儒学与企业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大道知行讲堂第42期在线讲座成功举办 。 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山教授 , 为广大学员讲解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李教授通过诗经的时代、礼乐文明的精神花朵、精神文明的进步结晶、丰富的内涵、文学的开山六部分 , 细解读了《诗经》中隐含的礼乐精神 。
『大道知行』《诗经》的文化精神 | 大道知行讲堂42期
本文插图

文化力量推动了《诗经》的集成
《诗经》产生于大约2500年前 , 在先秦时期称为《诗》 , 记录的是民间歌唱 。 李教授讲到 , 《诗经》的形成是有文化力量在起作用的 , 这与周人的文化观念有关——西周民本思想 , 也就是革命思想 。 芸芸众生 , 谁是我们的主人?上天 。 但是上天不能亲自管理这些生灵 , 怎么办?他要在民间寻找他的代理人 , 也就是当政者 , 叫“配命” , 配上天的命来管理生民 。 管理得好你享有权力 , 管理得不好就派革命造反力量惩罚你 。
“风”在甲骨文里 , 跟“凤”是一个意思 , 而“凤”是上天的使者 。 民间的歌唱可以成吹风 , 是因为它传达着某种神秘的含义 。 因此当政者看上天是否满意 , 要通过天意的承载者——民风来聆听 , “风听胪言于市” , 即采集民谣 , 反观政事 。 在这种文化力量的影响下 , 我们的先人才开始收集诗歌 。
『大道知行』《诗经》的文化精神 | 大道知行讲堂42期
本文插图
【『大道知行』《诗经》的文化精神 | 大道知行讲堂42期】
『大道知行』《诗经》的文化精神 | 大道知行讲堂42期
本文插图

《诗经》是礼乐文明的精神之花
在讲座第二部分 , 李教授讲到 , 《诗经》是礼乐文明的精神之花 , 反映了当时进步的精神文明 。 因为与周代不同的是 , 殷商的礼乐文明是阴森的 , 《庄子》中描写的桑林之舞很优美 , 但实际上桑林之舞在《左传》中出现的时候很吓人 , 如《左传·襄公十年》中宋国君主在楚丘款待晋侯晋道夫的故事 。 另外 , 殷商时期的盖房礼节中要用人命为房子祈福 , 这过程中的歌舞跟桑林之舞不会差很远 , 都是阴森恐怖的 。
到西周时 , 鬼神观念逐渐淡化 , 这种周代文明的进步还体现在盖房筑屋方面 , 据《左传》记载 , 周人相信的观念是“六畜不相为用” , 即不再用人的尸体为人祈福 , 摆脱了鬼魅缠身的精神状况 , 这在一首关于盖房子的诗《小雅·斯干》中有所体现 。
李教授认为 , 西周人摆脱了这种状况 , 才能够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 , 这包含了祝福的心愿 , 也是一种文化的善良 。
『大道知行』《诗经》的文化精神 | 大道知行讲堂42期
本文插图

《诗经》中和而不同的文化交融
在第三部分 , 李教授讲到 , 《诗经》出现的机缘是人群文化的交融 。 周人对待被征服的人群——殷商遗民 , 采取的是包容的态度 , 及由此而来的文化吸收、文化融合 , 这在《诗经》里边有很多痕迹 , 如诗歌《周颂·有客》中“我有嘉宾 , 鼓瑟吹笙” 。
另外 , 周代也重视婚姻关系的缔结 , 尊崇多样的婚恋风俗 。 李教授讲到 , 在周武王伐纣时 , 与殷商人民众力量悬殊 , 如果要是动武的话行不通 , 于是走柔和的路线 , 给殷商人生存的权利 , 如周贵族要结婚一定找当地土著居民的上层结婚 。 所以 , 《诗经》的第一首诗“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并不是一首爱情诗 , 而是祝愿两口子琴瑟和谐的婚姻诗 , 主题是对家庭的关注 , 因为好家庭造就好的社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