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包拯经手的仁宗朝“假冒皇子”案,一个处理舆情的经典案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开封城
在电视剧《清平乐》中 , 有个尴尬事:仁宗赵祯 , 妃嫔满宫 , 却面临着因没有子嗣 , 无人继承大统的局面——这是符合史实的——赵祯共有三子 , 均早夭 。皇长子生下不到一天就死掉了 , 电视剧中出现的他最喜欢的儿子最兴来(赵昕)也没活过3岁 。最终 , 在临死前 , 赵祯只能怀着遗憾 , 从宗室中找来一个继承人 , 英宗赵曙 , 他的从侄 。
今天讲的这个事儿 , 也是和仁宗的儿子有关——当年轰动京城的“假冒皇子”案 。
这个案子在《稽古录》《资治通鉴》《默记》《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宋人的史记、笔记中均有记载 , 是个披着狗血剧情的历史真实事件 。
悦华对“吃瓜”和“狗血”不感冒 , 但对古人处理这一事件的方式方法很感兴趣:没想到1000年前的古人 , 在舆情处理上还真有两把刷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清平乐中宋仁宗形象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皇佑二年(1050年) , 汴京城来了个叫冷青的人 , 他在大宋朝的御街闹市中突然宣布:他是今上的皇子 , 他的母亲在宫中被皇帝临幸 , 有了身孕后出宫 , 生下了他 。宣传效果当然很好——整个东京城的吃瓜群众排着队 , 争看这个流落民间、帅气高大的“皇子” 。(医家子冷青自称皇子 , 言其母常得奉掖迁 , 有妊而出 , 生青 。都市聚观 。)
事情闹到开封府后 , 更牛掰的事发生了 。冷青一看到大堂上端坐的知府钱明逸 , 就直呼其名 , 大喝道:“钱明逸 , 见了我怎么不起来!”结果这位钱知府被“皇家气派”震住了 , 下意识地就站了起来 。但他越品越觉得不对味 , 最后暂时把这位冷“皇子”送到汝州管制了起来 。
事情很快闹到朝堂上 , 但能想像出气氛暧昧……
因为这件事 “二乎”得很 。冷青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 , 那气势也极有王霸之气 , 所以不仅民间议论纷纷 , 朝臣亦真假莫辨 , 甚至在朝堂上的宋仁宗也没个爽利话 , 大概是“王的女人”太多了 , 或许真的是抱着一线希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开封府首先议论的是钱明逸的处理方式 , 大家一致觉得不妥 。
钱知府这样做 , 大概是考虑到“皇室尊严”问题 , 觉得能“冷”处理就“冷”处理吧!但 , 虽然管制了冷青 , 可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不清楚 。要知道 , 这个冷青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宣布这一消息的 , 话题性那么足 , 很容易上登上开封市民热搜榜的!如果一直捂着“盖子” , 不给民众一个说法 , 舆情极可能会快速发酵 , 一旦“沸”了 , 街谈巷议全是今上的那点破事 , 这成何体统!当时 , 开封府推官韩绛就反对这种“葫芦官”判断“葫芦案”的做法 , 原因就在这里 。
后来 , 有人提出把冷“皇子”送到更远的江南去 。这位在处理舆情上嫩得很 ,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 , ‘八卦’行千里” , 越是把冷青往远处送 , 就越增加这件事的神秘感 , 估计人还没到江南 , 流言就已经到云南了 。
最后 , 翰林学士赵槩一槌定音:“青言不妄 , 不当流;若诈 , 不当不诛 。”意思很简单:假如冷青没说假话 , 那么流放他这个皇子谁也承担不起责任;如果他是假冒伪劣 , 那么要严惩不贷 。”
这句话说得很实在 , 估计一直没言语的皇帝赵祯心里也落下块石头 , 若是真的 , 说明“天不绝我嗣”;若是假的 , 你这打我脸、丢我人、坏我赵家江山声名的熊孩子就别想活了!
推荐阅读
- 包拯:历史上的公孙策是怎么死的
- [正史]包拯是怎么死的 新猜测导致死因更具有争议
- 「仁宗」颜值高,文采高,身份高的三高公主,却红颜薄命
- 元宝@延祐元宝,元朝元仁宗所铸造的汗文小钱,一起来探究
- 「包拯」江西吉安乡贤,与包拯并称“嘉佑四真”,也是铁面无私的开封府尹
- 清平乐@清平乐 | 宋仁宗艺术集邮册——“宋四家”
- [北宋]《清平乐》中宋仁宗真是一代明君?但真实的宋朝让人大失所望
- 周氏:宋仁宗的周美人活到了九十三岁,她为何如此高寿?
- #孩子#清平乐宋仁宗孩子大多夭折,究竟是意外还是人为,皇后是清白的吗
- 「宋仁宗」文彦博给张贵妃送礼,遭到唐介弹劾,宋仁宗为何还要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