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100万禁军不敌10万蕃兵,宋夏陕西三大战役,为何一败涂地?

公元1038年(宋仁宗景祐五年) , 原隶属于北宋统治集团的夏州政权的党项族在李元昊的带领下叛宋另立门户 , 建立"西夏国" , 择日登基称帝 。元昊自立之后 , 为了和昔日的大佬"北宋"平起平坐 , 随即写下奏疏 , 遣使者前往内地觐见北宋皇帝 , 希望北宋统治集团能坦然面对这个即成现实 , 认同西夏国的合法地位和与北宋拥有平等的权益 。面对昔日小弟的背叛 , 又登门挑衅 , 此举等于是重重地打了北宋统治集团上层一记响亮的耳光 。
随即:帝怒 , 欲遣兵讨之 。史曰:
"诏削赵元昊官爵 , 除属籍 , 揭榜于边 , 募人禽元昊 , 若斩首献者 , 即以为定难节度使 。" 《续资治通鉴》
至此 , 一场跨越数年之久的陕西之战 , 由此为触碰点引燃了宋夏战争的导火索 。北宋与西夏之间相继爆发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等三次规模较大的战争 , 但这场为了侵略和为了抵御侵略而爆发的战争最后都是以北宋军事全面失利而告终 。
西夏■100万禁军不敌10万蕃兵,宋夏陕西三大战役,为何一败涂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元昊为了侵略北宋统治集团 , 历经多年的精心筹备 , 一直在不断地探寻着踏入北宋关中要地的切入点 。所以 , 自公元1034年开始一直到公元1039间 , 持续不断地派出小股军事力量屡屡在宋夏毗邻的边境线上实行高频率的试探性侵扰 。
面对西夏的这种不大不小的军事行动 , 北宋曾有不少的大臣深为担忧 。而北宋明相、时任枢密副使、太子中允、《富郑公集》著作者 , 也是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郑国公富弼"曾言道:
"变起仓促 , 事无准绳 , 众皆谓之忽然 , 臣则知其有素" 。《宋名臣奏议》
奏疏原文如下:
"自与通好 , 略无猜情 , 门市不讥 , 商贩如织 , 纵其来往 , 盖示怀柔 。然而迹稔则容奸 , 事久则生变 , 故我道路之出入 , 山川之险夷 , 邦政之藏否 , 国用之虛实 , 莫不周知而实察 。又比来放出宫女 , 任其所知 , 元昊重币市之 , 绪诸左右 。不惟朝廷之事为其备祥 , 至于宫蔡之私亦所窥测 。西鄙地多带山 , 马能走险 , 翰海弥远 , 水泉不生 , 王旅欲征 , 军需不给 。穷讨则遁匿 , 退保则袭追 , 以追扰为困人之谋 , 以迟久为匿财之计 。元昊恃此艰险 , 得以猖狂 。复知先朝加兵于我 , 而终弃灵、夏 , 况我强盛百倍往时 , 今若称兵 , 必能得志 。顷年灵州屯戍军校郑美奔戎 , 德明用之持兵 , 朝廷终失灵、武 。元昊早蓄艰险 , 务收豪杰 。故我举子不第贫贱无归 , 如此数人 , 自投于彼 , 元昊或授以将帅,或任之公卿 。推诚不疑 , 倚为谋主 。彼数子者 , 既不得志于我 , 遂奔异域 , 观其决策背叛 , 发愤包藏 , 肯教元昊为顺乎 , 其效郑美必矣 。西北相结 , 乱华为虞 , 自古间之 , 于今见矣 。顷者 , 元昊援契丹为亲 , 私自相通 , 共谋寇难 , 缓则指为声势 , 急则假其师旅 , 至有犄角为奇 , 首尾相应 。彼若多作牵制 , 我则困于分张 , 盖先已结大敌之援,方敢立中原之故 。《续资治通鉴长编》
西夏■100万禁军不敌10万蕃兵,宋夏陕西三大战役,为何一败涂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历代名臣奏议》之《宋史.田况传》中记载道:
"自昊贼弄兵侵噬西蕃开拓封境 , 僭叛之迹 , 固非朝夕 , 始于汉界 , 缘边山险之地三百余处 , 修筑堡寨 , 欲以收集老弱 , 并驱壮健 , 为之入寇之谋 。
而宋朝十大名将之一的 , 宋仁宗麾下名将武威郡公曹玮在早年间就曾说道:"元昊必反 , 请为边备 。"《续通志》
镇戎军屯田员外郎张亢 , 曾奏议:"赵德明死 , 其子元昊喜诛杀 , 势必难制 , 宜亟防边 。"《续资治通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