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伏羲是如何发现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 二 )


说伏羲之前 , 让我们再来说说天文学 。 从人类观测天体 , 记录天象算起 , 天文学的历史少说也有五六千年了 。 它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中就已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譬如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其实都是史前的天文遗址 。 说到天文学 , 今人能瞬间记起的 , 大概都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 , 进而谈及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 , 也只能说起一个祖冲之的名字 。 然而其实华夏对天文气象的研究并不落后于欧洲 。 按照古籍的记载 , 伏羲就是一个极其善于观察天象的人 。 \"仰观天文 , 俯察地理\" , 他经过长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 , 发现天空中有七颗最亮的星星 , 这七颗星星像一个勺子 , 始终连接在一起 。 当勺子的柄指向不同的方位时 , 天地万物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 但这个过程却是循环往复的 。 经过进一步的观察 , 他总结了如下的规律:
一、勺柄指向太阳每天升起的方位 。
这个时候天气变暖 , 万物复苏 , 是最适宜种植农作物的时候 。
二、勺柄指向太阳升起最高的方位
则那时在这整个循环过程中是气温最高的时候 , 有时候河流还会干涸 。
三、勺柄指向太阳每天落下的方位
这个时间段的作物开始成熟 , 树上的果实变红 , 地里的作物也愈发成熟 。 是可以收割的时候 。
四、勺柄指向太阳升起与落下的正中间方位
寒冷来袭 , 万物凋零 , 花草都枯萎死去 , 也是食物最少的时候 。
当勺子的柄重新指向太阳升起的方位 , 天气又会重新转暖 , 万物重又复苏 。 这种循环便完成了一轮 , 而又不停顿地继续往复 , 这种循环现象从未停止 , 而且中间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例外 , 周而复始 。
现在我们知道 , 这就是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 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转 , 不同距离所产生的阴阳相推相演的变化现象 。
穿越文章里 , 主角脑海中知道的现代科学知识其实就是他们最大的资本 。 但那都是上万年的积累流传 。 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 , 如果我们是洪荒时期的古人 , 我们是生活在伏羲时代的原住民 , 我们要去发现和确定这种四时节律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
肉眼所见 , 不过就是每天太阳会升起 , 也会落下 。 没有年份月份的意识 , 日子不过是一天天的重复 , 没有能记录时间流逝的东西 , 而气象就像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诡谲变化 。 在这种只能够通过身体感受冷暖而无法预知的年代里 , 又该如何做到成功的播种呢?
伏羲用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 。 他用一根木杆 , 通过长期观察太阳与木杆影子的长短变化 , 首先确定了两个极点:天气最冷的时候 , 影子最长;天气最热的时候 , 影子最短 。 最长标记为太阴点 , 冬至 。 最短标记为太阳点 , 夏至 。
在太阳与太阴相互运动中的两个中心点正好是阴阳二气运动中量变的分水岭 。 太阴向太阳运动 , 中点以前还是阴大于阳 , 所以称为\"少阳\" , 意思是阳少 。 同理 , 太阳向太阴运动的中点 , 称为\"少阴\" , 意思是阴少 。
万物的消长变化 , 正好对应着这个循环过程 , 而这就是天地运行的四时模型 , 包含着对立、转化、消长与统一的伟大思想 , 也因此 , 后人称伏羲为八卦祖师 。
\"太极生两仪 , 两仪生四象 。 \"这句话最早记载在伏羲的《易经》中 。 四象的确立 , 使得华夏民族从此有了对自然与气候的理性认识 。 少阳表示阳气发生对应春 , 太阳表示阳气最旺盛对应夏 , 少阴表示阴气发生对应秋 , 太阴表示阴气最旺盛 , 对应冬 。 春季万物发生 , 夏季万物生长 , 秋季万物收获 , 冬季万物收藏 。
四象确立以后 , 为了将阴阳相互消长的现象表示得更为精确 , 他又在四象的基础上再次划分 , 即少阳中气 , 太阳中气 , 少阴中气 , 太阴中气 , 分别对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 而后人在秦汉时期又开创了以飞禽走兽论四象的说法 ,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四兽:青龙、玄武、白虎、朱雀 。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