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垃圾分类不再难

台湾:垃圾分类不再难
文章图片
新北市八里焚化厂外观雄伟壮丽 , 成为新人拍摄婚纱照的新景点 。 (新北市环保局提供)
台湾:垃圾分类不再难
文章图片
图为台北市民在垃圾车前倒垃圾 。 (资料图片)
走在台北街头 , 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手摇饮料店可谓星罗棋布 。 不过 , 如今您要是再去买咖啡或奶茶饮料 , 店家已不再会提供塑料吸管了 , 取而代之的是纸质吸管或不提供吸管 。
从去年起 , 这一“限塑”政策在台湾就已经上路 。 随着今年扩大实施 , 许多餐饮店业者将彻底改用纸质吸管 。 该举措意味着岛内垃圾分类进一步细化 。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塑料吸管 。 台湾环保部门表示 , 此举预估一年可减少使用1亿支塑料吸管 , 这将大大减少从填埋场流入海洋的废弃物数量 。
变废为宝才是王道
对塑料购物袋和塑料吸管统统说“不”的“限塑” , 只是台湾环保政策的一部分 。 变废为宝、资源永续以逐步达成垃圾全回收、零废弃目标 , 才是台湾环保人士多年的共识 。
“每个人对自己的消费负责 , 让废弃物处理概念深入民众意识 , 才能让垃圾回收政策发挥成效 。 ”从事环保事业超过40年的台湾环境永续发展基金会顾问杨素娥深有感触地表示 。
她的这种感触 , 源于台湾环保的历史经验 。
20世纪70年代 , 面积仅3.6万平方公里、人口破千万的台湾也曾垃圾成堆 。 北台湾最大河流淡水河基本成了条臭水沟 。 都市里还爆发过所谓的“垃圾大战” , 简单填埋的粗暴处理方式也是弊病多多 。 “垃圾岛”这顶帽子虽然令人很不愉快 , 却也实实在在扣到了台湾头上 。
当局有关部门也是看在眼里 , 急在心上 。 直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 , 台湾处理垃圾的方式才改为焚化为主、掩埋为辅 。 但这毕竟没有经过分类 , 垃圾直接焚化所产生出来的烟雾会造成空气污染 , 带来对环境的二次危害 。 所以当时建设大型焚烧厂最易引起民众反感 。 一些规划建设地点因民众抗议无法落实 。
“垃圾不落地”是关键
只有民众认可并愿意参与其中 , 环保才能落到实处 。
1998年起 , 台当局环保部门提出了“资源回收四合一计划” , 鼓励全民参与资源回收 , 透过经济诱因促使资源垃圾回收再利用 , 并结合社区民众、当地政府清洁队、回收商和回收基金四者合一的力量 , 确保资源物品回收再利用 。
其中 , “垃圾不落地”政策在台北率先实施 。 处理之前 , 垃圾先要分类 。 生活垃圾一般分为普通垃圾、可回收垃圾及厨余垃圾三类 。 可回收部分被运至回收站按照10余种类分售 , 普通垃圾被运到焚化厂焚烧 , 难以处理的厨余则是拿来堆肥或作饲料 。
【台湾:垃圾分类不再难】为鼓励市民源头减量 , 以大台北地区为首的城市开始对垃圾袋收费 。 这些印有专标的垃圾袋有别于市面上可购到的塑料袋 , 由可降解塑料制成 , 焚烧后不会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 。 当地民众渐渐接受了这个模式 , 随后这一模式在岛内不少地方推广开来 。
如今 , 台环保政策转向抑制源头、强调前端管理 , 除了有关部门的宣导 , 这同样要求民众观念转变跟上才行 。 从“限塑”的效果来看 , 环保、节能和减碳在岛内已经形成风气 。
坚持“多污染多付款”
杨素娥坦言 , 让老百姓移风易俗是垃圾处理过程中最难做通的环节 。 “花钱扔垃圾”起初惹来争议 , 但地方政府坚持以此推广“多污染多付款”观念 。
想要少花钱 , 居民首先要少产生能直接焚烧的普通垃圾 , 其次还要在垃圾中尽量挑出可供回收部分 。 同时 , 为防止有人阳奉阴违、蒙混过关 , 当局有关部门还运用法律手段强化了处罚机制 。 一袋垃圾被发现超过1/3分类不合格 , 相关民众就会被开罚2000元新台币 。
除了付费和罚款 , 相关政策也有经济上的正向反馈 。
位于新北市的八里垃圾焚化厂厂长白添富向采访人员介绍 , 该厂年均热能发电2.2亿千瓦时 , 其中收益的1/4用于回馈在地居民 。 经济诱因不可小觑 , 这对民众的环保热情 , 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鼓励 。
环保教育注重细节
环保产业催生出新的绿色消费 , 接着必然要求催生绿色生产 。 新北市中和区垃圾回收站领班余远国介绍 , “限塑令”大幅提高了纸质吸管的原料需求 , 过去不值钱的废旧纸碗、纸杯如今供不应求 。
像八里那样的垃圾焚烧厂 , 目前全台有20余座 。 它们都经过严密除污设计 , 也已经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甚至好感 。 翻开岛内报章 , 这几年去焚化厂游泳、喝咖啡甚至办婚礼都已不是多吸睛的新闻 。
环保功夫做得扎实 , 自然容易跟民意形成良性互动 , 无形中环保教育就从进行时过渡到完成时 。
何谓扎实?魔鬼藏在细节里 。 泰清公司在台北营运60多辆垃圾车 , 负责人魏有庆说 , 为防止车辆行进中变质的厨余垃圾漏液或异味扩散而造成二次污染 , 车上均装备可裹住货箱的滚布 。
打开手机客户端 , 台湾民众就可以看到资源回收、环境监测、垃圾清运以及行人专用垃圾箱等服务信息 。 大台北地区设有1000多个旧衣回收箱 , 民众也可以在手机客户端上找到具体位置 。
——岛内看环保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采访人员任成琦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5月02日第04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