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产品心理学:张小龙的产品境界。


创业邦▲产品心理学:张小龙的产品境界。
文章图片
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微信张小龙和苹果的乔布斯都是产品经理 , 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开发出了伟大的产品 。 而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理念和经验 。 他们对产品的理解深度 , 不是要看他们说了什么 , 而是要看贡献了什么 , 此谓知行合一 。
案例:微信与手q的对比我们尽量找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产品 , 这样可以更方便的阐述某些道理 , 进行比较 。 微信和手q都是腾讯的产品 , 但其用户群体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 。
尤其近年 , 用手q的基本是未成年 , 也就是十八岁以下 , 而微信用户基本属于成年人 , 其中有工资收入的居多 , 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 不可一语中的!但数据透露 , 这两个产品的不同用户群体是由其产品特性决定的 。
对于成年人来说 , 每天有许多繁忙的事物 , 内心或多或少积累了各种压力 , 所以其心理偏向比较简约的产品 , 因为人的精力有限 , 将精力消耗在工作事业上 , 那么就没有多余的精力留给无关紧要的事情 , 而微信恰恰符合了这个标准 。 而未成年人精力充沛 , 热爱复杂 , 功能琐碎 , 好玩的产品 , 而手q便是 。
这是两种群体的两种心理导向所引导的 , 两种产品的用户定位 。 我相信腾讯做这两款产品没有想过要把微信做成成年人的产品 , 把手q做成未成年人的产品 , 之所以有微信是产品经理张小龙写信给马化腾 , 说服他让其拿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 做微信的初衷只是做一个手机版的“qq” 。
而充满戏剧性的是 , 在两款产品竞争又互相依赖的运营中 , 其定位各自划分了年龄层 , 这是连腾讯都始料未及的 , 但可以用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预言 , 那就是成年人的世界 , 内心比较复杂 , 所以喜欢简约的产品 , 微信自然迎合这类群体的口味 , 未成年人比较单纯 , 精力充沛 , 好奇心重自然喜欢体验各种有好玩功能的产品 。
为了验证之前的理论 , 前几天 , 我又重新登陆了荒废已久的qq , 惊奇的发现了几个从未见过的功能:譬如扩列和坦白说 。 因为出于体验产品的目的 , 我点进去扩列 , 继而发现一个新大陆:扩列里面又分扩列、匹配、暖说说几个分标签 , 逐个体验一番 , 有个重要收获就是:今日的qq已经和昔日九零后用的qq完全不一样了 。
今日的手q开发出了各种符合00后心智与心理的功能 。 比如扩列社交页浓郁的萝莉风与二次元风;匹配社交页面各种稀奇古怪又极度个性化的标签;以及暖说说社交页感性与暧昧的自拍与文案……这些无不在挑逗着00后的神经 。
但九零后却不买账!这类群体的心理较为复杂 , 精力也被车房 , 工作 , 情感各种压力消耗殆尽了 , 所以这个群体只需要一个可以即时通讯和在线支付的工具就可以了 , 于是微信就成为被选中的对象 , 但在未成年人的心理中:微信就像一个空荡荡的房间 , 毫无生机可言!
所以通过微信和手q的对比与分析 ,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出一个结论:用户心理决定了某类产品的用户画像 , 而用户画像又决定着这类产品的设计理念 , 一个不懂用户心理的产品经理就会很容易犯错!很大概率会设计出违背用户心理的产品 , 继而断送了产品的前程!
启示一:做加法还是做减法?基于微信和手q的对比 , 我们很容易通过用户心理分析出两款产品的用户模型 , 根据用户模型再设计出正确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 继而节约企业的试错成本 , 整个流程来看 , 对用户心理的调研 , 分析和运用才是做产品的重中之重!
比如你的项目定位于未成年人 , 像二次元、兴趣社交、追星、八卦等产品 , 那一定得开发许多有趣的功能 , 来满足这类群体心理的好奇心 , 如果你的产品定位于未成年人 , 还走简单粗暴的极简风 , 那就会被挑剔的用户嫌弃成无聊的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