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产品心理学:张小龙的产品境界。( 二 )


如果你项目的定位在于成年人 , 那你就得洞悉这类群体的心理特性 , 首先这类群体没有时间 , 也没有精力去体验你产品定位的与核心价值无关的功能 , 他们只乐意体验产品的基础功能 。
大部分需求都是需要被砍掉的 , 这个时候砍需求就是在做加法!比如做互联网金融产品 , 你确定用户在理财之余还有精力在你这上面进行社交?比如互联网房地产的项目 , 你确定他们看房之余还在这上面发个朋友圈?
做这类产品的核心战略应该是优化交易的流畅度和信用度 , 投入大部分人力和资金开发更多的房源 , 而不是开发出一堆可有可无的鸡肋功能 , 就好比很多与社交无关的产品都会生拉硬套一个朋友圈 , 其实这样做恰恰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 因为不仅会没人发朋友圈 , 反里面会充斥着各种广告 , 你不仅要花费很大人力去维护 , 在维护的同时 , 你的用户也会面临慢慢流失的风险 , 因为它会从侧面向用户表现出这是一个不专业的产品 。
启示二:直播电商成立的逻辑还有被炒多年 , 一直没有成绩的社交电商 , 虽然社交与电商放在一起确实是个吸睛的噱头 , 可是站在心理学角度是不成立的 。
首先互联网购物绝大部分都是有目的性的 , 大部分用户不会每天无目的性的浏览电子商务网站 , 只有极少数闲人会漫无目的的浏览电商平台 , 突然觉得某件商品很钟意就下单了 , 首先这类人买过来的产品实际上没用 , 因为社交电商都是通过推荐无目的性的购物 。
而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是:我们购物都是有目的性的 , 而那些逛街淘来的 , 暂时觉得钟意的产品我们绝不会犯第二次 , 也就是说 , 用户通过提醒自己记忆的心理来告诫自己:不要购买那些生活中本来不需要的商品 , 你已经犯过错误了 。
而社交性质浓厚的电商平台恰巧是违背用户“记忆心理”的特征 , 所以一直没人做成功 , 将来也不会有!它是违反人性的噱头 , 也许你会反问:谁说社交电商就不可以做有目的性的电商了?
【创业邦▲产品心理学:张小龙的产品境界。】如果你定位在目的性的社交电商 , 还不如把社交二字去掉 , 因为“社交”这个概念实在太大了 , 里面的泡沫也实在太多了!比如当下流行的直播电商 , 首先直播电商也是有目的性的购物 , 广大用户是冲着头牌主播的信用度去的 , 因为越大的主播 , 其推荐的产品信用度就越高 , 价格就越便宜 , 或者性价比就越高!
凡是在直播间购物的用户都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心理学:主播一定会在产品的挑选上精益求精 , 价格也会降到最低 , 性价比会提升到最高 , 如果出现假货 , 那么他直播间的人气就会以最快的速度一落千丈 , 公司的声誉也会遭受牵连 , 此举得不偿失 。
而主播也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心理学:粉丝们是冲着产品和性价比去的 , 所以会迎合他们的要求 , 在产品的挑选上花费更多的精力 , 因为对于带货主播而言 , 粉丝表面上是冲着主播去的 , 本质上还是冲着产品去的 。 这就是直播电商成立的逻辑 。
启示三:用户选择了产品 , 还是产品选择了用户?不要刻意去定位你的用户群体 , 产品定位与调性自然会吸引它本该有的用户群体!如果八字没一撇你就擅作主张把用户群体划分好了 , 等于亲手谋杀你的产品!因为此举会令你在错误的战场上消耗掉公司大部分资源 , 而且看不见丝毫的效果!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k12线下培训机构的创业者 , 他在中小学门口花了重金做了很多广告 , 但效果实在一般 , 后来我告诉他这是绝大多数培训机构的常规做法 , 人们看见这样的广告潜意识上就已经产生了屏蔽它的心理 , 其次中小学不是幼儿园 , 绝大多数家长是不接送的 , 而让过往的学生看见广告也是没有效果的 。
因为需要参加补习班的学生不是厌学就是学不会 , 这部分群体是排斥学习的 , 所以k12表面的客户是学生 , 真正的客户是家长 。 我让他换一种营销场地 , 就是在主要小区的电梯间 , 小区门口投放广告 , 这样他的培训班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有效的增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