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亮丨猪肉生产也可以有互联网思维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文化中 , 美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 对不少“无肉不欢”的老饕们来说 , 猪肉 , 早已深入味蕾 。中国是传统生猪生产大国 , 也是世界第一的猪肉消费大国 。 生猪产业的稳定 , 既涉及亿万居民的生活 , 又与广大生猪养殖场(户)的增收密切相关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列为主要内容之一 , 要求采取综合性措施 , 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政能亮丨猪肉生产也可以有互联网思维
如何在防疫攻坚战的过程中 , 切实保障生猪产业有效供给和居民福祉 , 是各级政府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采取的人员、道路、物流、假期等临时管控 , 打乱了既有生猪养殖生产规划 。 生猪产业有其生命周期 , 一旦中断会引发连环反应 , 受损则难以弥补 。 目前中国已步入疫情第二阶段 , 如果疫情4月能够得到进一步遏制 , 生猪产能乐观估计也需在5-6个月后才能恢复到疫前水平 。从需求端来看 , 自2020年1月下旬起 , 河南等地全面禁止市场销售活禽 , 随后多地相继关闭活禽市场;此后 , 农业农村部新闻部办公室2月1日发布湖南邵阳发生一起家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情、2月9日发布四川南充发生一起家禽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受此影响 , 禽肉和禽蛋产品消费阶段性下滑严重 , 使得猪肉消费需求阶段性增长 。 然而 , 企业延迟开工、学校延迟开学 , 大量餐饮、肉类专卖店面暂时关闭 , 使得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 加之国内诸多地区有春节前囤货的习惯 , 封村、封路、封小区等带来的消费恐慌心理 , 部分地区猪肉产品出现哄抢 。而从供给端来看 , 诸多饲料企业、生猪养殖企业、屠宰企业面临招工难、复产难等问题 , 资金周转紧张 , 想要迅速恢复供应并不容易 。受疫情影响 , 生猪远距离调运遭遇困难 , 致使猪肉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 , 同时部分人群对禽肉的消费产生疑虑 , 转而消费猪肉 , 进一步增加猪肉价格上涨压力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显示 , 春节以来猪肉批发均价小幅上涨 , 而后稳定在每公斤50元左右 , 较春节前上涨7.6% 。 然而 , 随着之后冷冻肉接二连三投入市场、部分地区实施猪肉“限价令”、养殖户因农村道路解封积极出栏、屠宰压价等影响 , 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由2月18日的38.75元/公斤下跌到3月1日的36.48元/公斤 。 进入4月后 , 生猪供应缺口扩大与调控政策博弈进一步加剧 , 4月12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降至33.61元/公斤 。同时 , 还可推测 , 疫情进一步缓解后 , 若生猪集中上市 , 则又可能使猪价进一步出现回落 , 给生猪养殖场(户)带来损失 。 此外 , 主产区与主销区生猪价格价差有所扩大 , 南北方猪肉价差也明显拉开 。 4月12日主销区广东省外三元猪价36.69元/公斤 , 主产区黑龙江省价格为30.90元/公斤 , 湖北省则为33.85元/公斤 。当前 ,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 , 不能放松“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工作 。各级政府一方面要继续抓好监测排查、清洗消毒、调运监管等现行防控措施 , 落实《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 , 强化基础免疫、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和检疫监督等工作;要用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 , 支持抓好生猪生产恢复工作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 另一方面 , 要加快推进分区防控 ,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建设生猪养殖无疫区和无疫小区 。 同时 , 成立督导小组 , 对重点生猪企业派驻专员 , 督导检查中央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 。全面战“疫”的同时 , 既不能因供给不足而影响民生 , 也不能因物价走高而影响民心 。 疫情期间 , “防疫”“稳产”两手抓 , 一方面 , 县级地方政府应在做好区域内猪肉供需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 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的饲料等生产资料企业、生猪生产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 , 畅通产业链 。同时 , 还应通过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保障复工企业的资金需求 。 另一方面 , 发挥地方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精准配送、精准支援上的作用 , 建立饲料原料供需调度机制 , 推动地方粮库与饲料企业紧密对接 , 增加政策性玉米投放供应 , 适时调配投放库存稻谷、小麦等替代饲料原料 。此外 , 疫情防控期间 , 也可用“互联网+”思路拓宽猪肉产品销售、配送途径 。疫情之后 , 应围绕短期提产能、长期稳质量 , 健全政策支持体系 。 为在短期内恢复生猪产品基本供应 , 政府部门可加强信贷支持 , 减轻企业税费 , 并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 。从长期来看 , 则应打好“环保牌” , 提升生猪产品的溢价 。 考虑到近年来有关“禁养、限养”政策与猪肉供应不足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全社会热议 , 故而 , 更多地依靠市场型环保政策 , 推动生猪养殖业绿色转型 , 更被人们所接受 。笔者针对湖北省663户养猪大户的调查表明 , 有71.3%的受访养猪大户具有参与粪污处理PPP项目的积极性 , 表明现阶段依托于PPP模式的粪污处理项目具有实施潜力 。故而 , 可进一步抓紧落实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政策 , 依托政企合作PPP模式 , 解决粪污处理问题 , 从而构建以经济合理、生态环保和安全有序为特征的“集约生产、服务生活、保护生态”的产业体系 。来源;政能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