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人寿■?国华人寿高度依赖银保渠道 退保压力大正调整业务结构

国华人寿■?国华人寿高度依赖银保渠道 退保压力大正调整业务结构
本文插图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采访人员吴敏 北京报道
近日 , 有望成为A股第6家保险公司的国华人寿公布了2019年年度成绩单 。 2019年 , 国华人寿累计实现总规模保费539.72亿元 , 同比下降5.98%;实现净利润22.16亿元 , 同比增长7.82% , 连续六年盈利 。
不过 , 本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虽然以银保渠道起家的国华人寿正在进行业务结构优化 , 但该公司银保渠道占比仍然很高 。 2019年其银保渠道保费收入354.55亿 , 同比增长8.64% , 占原保费比重为94.35% 。
一位寿险业内人士告诉本报采访人员:“如果一家险企银保渠道占比过大 , 说明它的代理人渠道基本没有发展起来 , 渠道过于单一 , 没有自己的获客能力和条件 , 另外它的佣金支出也会很高 , 因为依赖银行渠道 , 每卖出一份保单 , 都需要给银行返还一定的中间佣金 , 这样它的利润就会承压 。 并且如果它通过银保渠道卖出的产品中 , 保障型产品占比较小的话 , 也会面临满期给付的资金压力 。 ”
银保渠道占比超九成
资料显示 , 国华人寿成立于2007年 , 至今已有十三年经营历史 。 成立初期 , 国华人寿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于分红型两全保险 , 2008年——2013年其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8.92亿元、37.96亿元、39.19亿元、31.39亿元、31.74亿元、23.24亿元 。
在此期间 , 除了保费收入连续几年负增长 , 国华人寿的投资收益也不理想 。 2011年——2013年 , 国华人寿净利润分别亏损3.96亿元、3.43亿元、3.53亿元 , 三年累计亏损达到了10亿元以上 。
直到2013年 , 国华人寿似乎找到了路子 , 其依靠万能险与投连险 , 实现了保费规模高速增长 。 2013年至2016年 , 国华人寿原保费收入分别为23.24亿元、41.32亿元、236.67亿元、265.87亿元 。 在此期间 , 其万能险保险占规模保费比重分别为78%、77.6%、85.7% 。 2016年随着监管加大对中短期存续产品的监管力度 , 国华人寿当年万能险及投连险占比也迅速降到46% 。
在保费规模急速扩张之时 , 国华人寿凭借良好的投资收益在2014年实现了盈利 , 2014年——2016年 , 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4.26亿元16.48亿元、16.53亿元 。
而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 , 保险回归保障一直是行业主旋律 。 行业内万能险增速明显放缓 , 国华人寿原保费收入和净利润开始出现较大波动 。 2017年至2019年 , 国华人寿原保费收入分别为461.32亿元、345.25亿元、376.9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7.33亿元、20.55亿元22.16亿 。
另一方面 , 因险企自行培育代理人耗费人力、投入大、见效慢 , 银保渠道一直是国华人寿业务发展最重要的渠道 。 成立之初的国华人寿 , 正赶上了银保渠道发展良机 , 2008年仅几亿元保费收入的国华人寿 , 借助银保渠道的扩张 , 保费收入在2009年飙至几十亿元 。 2010年 , 因银保新规禁止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及2011年新的银保监管指引使得银保渠道收缩 , 该公司保费收入急转直下 。 2011——2013年又因银行系保险公司崛起 , 进一步压缩非银行系保险公司银保渠道空间 。
2014年、2015年 , 因为赶上中短期理财产品在银保渠道销售火爆 , 国华人寿保费收入再度实现高速增长 。 2015年至2019年 , 国华人寿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原保费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4.36%、92.24%、95.11%、94.53%、94.35% 。
国华人寿相关负责人也向本报采访人员表示:“公司坚定看好银保渠道未来发展趋势 。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基础 , 在满足客户多样化资产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目前 , 我司已与十余家主流银行建立了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 , 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
退保压力大正进行业务结构优化
上述寿险业内人士则告诉本报采访人员:“银保渠道相对比较稳定 , 但银保渠道比较好卖的大部分都是中短期的产品 , 因为它符合银行客户的购买需求 , 一般情况下 , 要带有一定的投资收益类产品 , 像年金险、万能险、分红险、投连险之类的带有一定投资收益的产品更受银行客户的欢迎 , 但销售重疾险等难度就比较大 。 但银保渠道产品如果没有持续的新客户 , 满期给付就会受到压力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