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商助农 大有可为拼多多创新“拼”模式 全力推动农产品上行( 三 )


在云南文山项目中 , 由“新农商”开设的店铺在拼多多年货节期间售出超过30吨雪莲果 , 贫困户年收入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 对此 ,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仇焕广教授分析:“多多农园切实命中了人才留存和利益分配这两个当下农产区核心的问题 。 如果多多农园能完成预设目标 , 不仅将缔造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标杆 , 更将推动更多农产业发生巨大变化 。 ”
新疆叶城县依提木孔乡托万库奇村的春林农民专业合作社 , 是由49名女性建档立卡贫困户组成 , 其在拼多多开设的“绿疆源食品旗舰店” , 上线仅3月订单量便超11万笔 , 总销售核桃220吨 , 总销售额达到352万元 。
截至目前 , 多多农园已在云南省保山、文山、楚雄、临沧、怒江、曲靖 , 以及新疆喀什等地共落地9个扶贫兴农项目 。
对于“多多农园”这一创新模式 , 商务部研究院在《2019中国电商兴农发展报告》中指出:多多农园项目构建了以贫困档卡户为生产经营主体、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对象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 , 使当地特色农产品形成了长效稳定的产销通道 , 解决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销售问题 。
该模式是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并进行成功运作的典型案例之一 , 标志着电商平台对激活农村产业的发展 ,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积极意义 , 对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显著作用 。
“多多大学”培育“新农商”
将人才留在农村
人才匮乏是农产品大规模上行的主要制约之一 。 早在2015年 , 拼多多就提出“地网”即“平台+新农人”体系 , 通过新市场机制下合理的利益分配 , 引导受过高等教育、了解互联网的新型职业人才返乡创业 。
以新农人为分布式节点 , 拼多多对农产区的产品集聚、分级、加工、包装等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梳理整合 , 有效推动区域性农产品上行 。 截至2019年底 , 由平台直接带动的新农人超过86000余名 , 覆盖中国各大主要农产区 。 除“地网”体系外 , 2018年1月 , 拼多多提出“人才本地化、产业本地化、利益本地化”策略 , 通过创立“多多大学” , 结合农村生产者知识结构 , 建立专业性的农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 , 有效帮助农村地区培育有独立上行能力的新型农人 , 把人才留在农村 。
2019年 , 拼多多持续加大农产品上行科普教育的资金与人力资源投入力度 。 2019年5月 , 拼多多与中国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 双方将倾斜资源、优势互补 , 在5年内培养10000名新农商人才 , 有效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 6月1日 , 由“多多大学”和中国农大专家组成的团队 , 在云南文山开设第一堂公开课 , 110名当地农村学员参与该课程 。

『农产品』电商助农 大有可为拼多多创新“拼”模式 全力推动农产品上行
本文插图

“多多大学”通过线下课程与农户充分沟通 , 建立专业性的农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
2019年 , “多多大学”的线下课程累计课时达1400小时 , 覆盖12个省份共计874名农村学员 。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线上专业课程 , 累计触达49万农业经营者 。
2019年双十一当天 , 由中国工程院主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主讲的澜沧科技扶贫班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村正式开班 。 来自全县20个乡镇、年龄从20至50岁不等的60名首批学员 , 在接下来的半年中从零学习电商知识 , 并在拼多多开设属于自己的网络店铺 。 随着拼多多的加入 , 澜沧新农人的农产品将有机会上行至全国 , 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农产品上行闭环 。
经过两年发展 , “多多大学”已经总结、完善了一套量体裁衣、行之有效的农产品上行课程 。 2020年 , 拼多多将进一步加大投入 , 帮助农村地区培育更多懂电商、懂市场、懂农业的本土化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