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名文化

陕西地名文化文/祁宏涛1964年 , 胡乔木、郭沫若等人建议陕西“好些生僻字眼的地名 , 请把它们改换成同音的常用字 。 ”同年6月10日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杨明轩在《光明日报》发表《鄠字的简化及其他》 , 支持其家乡将鄠县改名为户县 。 同年10月 , 陕西14个县市名被简单粗暴改为同音简化字 , 历史常常轮回发展 , 近年来 , 人们渐渐发现那些被改掉的古地名原来那么富含文化成分 , 于是乎 , 许多地方又争先把地名改回来 , 倒如 , 户县 , 2016年12月 , 经国务院批准 , 户县改为鄠邑区 , 在此之前 , 华县 , 改为华州 , 耀县改为耀州……地名是人类盖在地球表面的图章 , 它传承着文化的基因和历史的记忆 , 是见证文明变迁的活化石 。 它凝结和保留着区域文化的精华 , 传承着一方水土上一方人的精神烙印 。 五四运动后 , 反文化 , 反传统 , 反“封建”之风愈演愈烈 , 文化和精神上的自卑 , 使许多人盲目西化 , 盲目否定传统文化 , 精粹与糟粕一起丢掉 , 于是 , 汉字字母化 , 传统文化精神被妖魔化 , 古建筑 , 古城镇彻底被拆毁 , 建筑 , 家具 , 城市建设西化…… , 近年来 , 复古之风 , 伪传统流行 , 仿传统 , 仿古建 , 仿古镇大行其道 , 从一个极瑞走向另一个极端……在陕西有19个县市的名称沿用了两三千年 , 它们分别是长安 , 高陵 , 鄠县 , 蓝田 , 咸阳 , 武功 , 盩厔 , 扶风 , 陈仓 , 栒邑 , 白水 , 郃阳 , 华阴 , 汉中 , 城固 , 南郑 , 商县 , 沔县 。 陕西还有些县市 , 有着三五千前历史 , 例如1958年并入大荔的朝邑县 , 三千多前年曾称为芮 , 临晋 , 又如黄陵县 , 二千多年中 , 曾被称为中部县 。陕西地名极具文化内涵 , 例如 , 陕西延安地区的富县 , 1964年前写作“鄜县" , 鄜州 , 鄜 , 鹿也 , 该州境内多鹿 , 又一说法为其境内有鄜水而得名 , 其地相传为黄帝祭天的地方 , 从唐武德元年至1912年 , 鄜州的称呼沿用近一千三百年 。 再举个例子 , 西安周至县 , 以前写作""""盩厔” , 表明该县地处秦岭北麓 , 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 山迂回为盩 , 水曲折为厔 。关于陕西地名文化 , 首先从县市名说起;据统计陕西117个县市 , 以水命名的有36个 , 因山命名的有13个 , 因山水4个 , 因特殊地形有8个 , 因方位有2个 , 因草木物产有4个 , 因祥瑞祈福的18个 , 因陵墓神寺的有4个 。 因部落古国的有7个 , 因古迹名胜 , 关隘堡寨 , 宫观寺庙13个 , 因年号1个 , 因纪念烈士的有3个 ,, 其他4个 。以河水命名::白水县(白水河) , 镇安县(镇安河) , 柞水县(柞水河 , 今乾佑河) , 洛川县(洛水) , 宜君县(宜君水) , 沔县(今勉县):因汉江古称沔水而得名 , 临潼县:因县临渭河支流潼河而得名 , 延长县:因延河通过境内长流入黄河而得名等等 。 以泉水命名:因县城西南的美水沟有水质甘甜的美水泉取名甘泉县 , 因城南汉江岸凿石为泉 , 取名石泉县 。以山命名的县市 , 例:太白县(太白山) , 横山县(横山) , 陇县(陇山) , 岐山县(岐山) , 武功县(武功山) , 华县(少华山) 。以地理位置命名: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系列表示地理位置的地名 , 古籍称:山南、水北为阳 , 山北、水南为阴 。 以此来表示其方位和地理特征 。 如咸阳市:该城位于九嵕山之南 , 渭河之北 , 《三辅黄图》上说 ,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 山水俱阳 , 故名咸阳” 。 郃阳县(现合阳县):因城位于郃水(今金水沟)之北为阳 , 故名 。 泾阳县:因县城位于泾河之北为阳 , 故名 。 渭南县:因县城位于渭河南岸而得名 。 丹凤县:因县城位于丹江之滨 , 凤冠山之下而得名 。 岚皋县:因县城位于岚河之滨 , 水边高地称“皋”而得名 。 三原县 , 因南有鄷原 , 西有孟侯原 , 北有白鹿原 , 居三原之中 , 故名 。以自然景象命名:因城东的宝鉴山 , 相传遇丰年则山有光 , 其光耀如镜而取名耀县 。 因山峰迂回(为盩) , 水流曲折(为厔)而取名盩厔县(今周至县) 。以丰收富裕命名:取地平丰富的涵义取名富平县 。 以“沃壤宜栗 , 米汁如脂”取名米脂 。以美玉命名:因境内南山玉川一带产次等玉称“蓝” , 取名蓝田县 。以葭草命名:因城西河流两岸葭草丛生而取名葭县(今佳县) 。以树木命名:以县城北的杨城有枝柯相连的大松三株而取名神木县 。以洞、滩命名:因县城南有紫阳洞、紫阳滩而取名紫阳县 。以宫殿文物命名:因境内有北周醴泉宫而取名醴泉县(今礼泉县) 。以帝王陵命名:黄陵 , 因城北桥山之顶有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之陵墓而取名黄陵县 。 杨凌 , 因为境内有隋文帝杨坚之墓而得名 。以革命烈士名命名:为纪念刘志丹烈士将其家乡保安县改为志丹县 。 为纪念谢子长烈士将安定县改为子长县 。 为纪念李子洲烈士将双湖峪改名为子洲县 。因音同易混而改名:因境内有铜官川(今漆水河)而取名铜官 。 后因与本省潼关县音同易混 , 1946年改名铜川 。因避讳改名:义川县因与宋太宗赵光义有一字相同而避讳改为宜川县 。1964年以字面生僻、难认、难读为由 , 被简单粗暴改为简化字14个县市 , 它们分别为;郿县改为眉县 ,葭县改为佳县 ,鄜县改为富县 ,醴泉改为礼泉 ,邠县改为彬县 ,栒邑改为旬邑 ,鄠县改为户县 ,盩厔改为周至 ,郃阳改为合阳 ,雒南改为洛南 ,洵阳改为旬阳 ,沔县改为勉县 ,商雒地区改为商洛 。历史上的陕西 , 曾是一个多民族杂居 , 交融 , 融合的地方 , 许多消失或被融合的民族 , 他们的世代居住的村寨 , 或者河流 , 山脉 , 依然保留着古老的称呼 。 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曾指出:“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残留在征服者的语言里 , 大部分是地名 。 ”地名是各民族文化起源 , 行政管理的真实记录 。 这里举例说明;陕北曾为匈奴人生活居住地 , 许多地后与匈奴语 , 匈奴姓氏部落有关;例如 , 宜川县有库涡川、延安的库利川、延长有渭牙川 , 便是以匈奴语库涡、库利、渭牙 , 加汉语通名“川”命名的 。宜川县有秋林乡 , 秋林是乡人民政府驻地 。 秋林疑为丘林之讹 。 丘林 , 匈奴族姓氏 。赫连:宜川县有赫列畔 , 赫列疑为赫连之讹 。 赫连 , 匈奴族姓氏 。延长罗子山乡有呼延村 。 呼延 , 匈奴姓 。陕西在历史曾是羌人政权后秦势力范围 , 在陕西 , 羌人村寨多如牛毛 , 例如蒲城的罕井 , 黄陵的阿党 , 大荔的埝桥(雁羌的谐音) , 羌白(羌伯的谐音) , 阿河 , 阿寿 , 阿毗 , 阿石 , 同堤 , 洛川的铜堤 , 弥家河 , 富县的钳二 , 屈南 , 陕南的宁强(宁羌)等 。陕西也曾是鲜卑人建立北魏西魏的管辖区 , 许多地名有鲜卑族有关 。 例如洛川朱牛乡的乞佛村 。 乞佛 , 鲜卑姓氏也 。陕西榆林地区的神木 , 府谷等地 , 曾为蒙古人的管辖区 , 许多地名与蒙古语有联系 。 例如;榆林有小纪汗(酸刺林)、大纪汗(生长大片酸刺林处)、小壕兔(不大的有水草处)、耳林滩(生长白草处)、鄂托海子(游牧场地)等 , 神木有尔林兔(生长灌木草丛的地方)大保当(灌木丛草滩)、摆言采当(有福气的草滩)、宝刀石犁(草丛坡地)、考考乌素(清水河)等 。 府谷有石板太(雨后泥泞的胶泥地)、小巴兔(年轻的医生)、乌素沟(一道沟) , 腮乌素(好水)等 , 另有哈拉寨 , (哈拉是蒙语黑色) , 红碱淖 , (淖 , 是蒙语湖的意思) 。 榆林曾称为肤施 , 肤施是白狄的音转 。 春秋时榆林为白狄人所辖 。陕西许多地名多与明代设立的军屯制有关 , 明代在陕西设立有潼关卫 , 西安卫 , 榆林卫等 , 清初 , 把西北所有军户集中安置在大荔县 , 于是 , 陕西许多村名含有屯寨堡的地名 , 多与军屯 , 军户安置有关 。例如;西安的韩森寨 , 狄寨 , 鱼化寨 , 罗家寨等;潼关县;狼寨屯、郭村屯、伏伏屯、庙底屯、下原屯、张村屯、高柏屯、九龙屯、上董屯、杜村屯、董社屯、歇马屯、兴益屯、马店屯、大留屯、杨家湾屯、石桥屯、营田屯、七里屯、上阳屯、娄底屯、南阳屯、庄头屯、麻庄屯、西峪屯、东马屯、东底屯、寺底屯、西闫屯等 。华阴县;五方屯、马村屯、长城屯、段村屯、古城屯、吊桥屯、兴乐屯、鱼池屯、东、西敷水二屯、孟村二屯、故真二屯、五里屯、中凸屯、金盆屯、段谷屯、曲城屯、平洛屯、焦家社屯、阿彪屯、小张村屯、瑞村屯、东水屯、白云宫屯、蒲峪屯、潼峪屯等 。华县的宝胜屯 。渭南的渠泉屯 。临潼的戏河屯、象桥屯 。大荔县的柳池屯、程家庄屯、辛家庄屯、辛庄二屯、大壕屯、石曹屯、长安二屯、杨村屯、白猴二屯、迷失屯、黄家庄屯、羌白屯、留村屯、七里屯、平原屯、大兴屯、潘驿二屯、田村屯、高家庄屯 , ……朝邑县的石铁屯、违达屯、辛庄屯、盐池凹屯、焦家庄屯、永安屯、龙门屯、保安屯 , 袁官营 , 殷官营 , 大寨子 , 北寨子……郃阳县的韩庄屯、豆庄屯、西王庄屯、黑池屯、山羊屯、淤泥屯、保宁屯、吴庄屯、孟庄屯、蔡庄屯、北王庄屯、官庄屯、康桥屯 。榆林的镇羌、定边、靖边、安边、威武、怀远、归德、保宁、清平、建安、镇靖、宁塞营堡等……陕西许多村名 , 用姓氏命名的重复率很高 , 例如王庄 , 杨村 , 张家 , 李家村……各个县市都有这样的村名 。陕西许名村名 , 来源于移民文化或为了记住原迁徒地而命名的 , 许多村子的名字 , 与明初大槐树移民和清中后期陕甘回乱的移民有关 。 于是形成诸多的“山东庄”"湖北滩"“河南村” 。 这些村在 , 多由同一原籍地的移民聚集而成 。 在命名上 , 或以原籍县名、村名命名 , 如高密村 , 长山村、莱芜庄、淄川堡、兴旺庄;或以姓氏命名 , 如谭家村、刘家村;或寄托着美好愿望 , 如兴隆村、太平村、安乐村;或旨在弘扬移民精诚团结、艰苦创业与相互帮扶的精神 , 如三合村 , 六合村 , 双合村、双义村、仁义村、义和村 , 新义村等 。陕西许多乡镇地名中 , 与河水同名的最多 , 例如 :汤峪(汤峪河) , 马栏(马栏河) , 太白(太白河) , 林皋(林皋河) , 广阳(广阳河) , 雷塬(雷塬河) , 文安驿(文安驿河) , 乌龙(乌龙河) , 麻坪(麻坪河) , 蒿坪(蒿坪河) , 蟠龙(蟠龙川) , 楼坪(楼坪川) , 牛武(牛武川) , 鹿川(鹿川) , 清水(清水川) , 新安边(新安边川) , 三川口(三川沟) , 岔上(岔上沟等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陕西曾为文化经济中心 , 曾经儒释道发达 , 道教的观 , 佛教的庙庵 , 儒教的文庙 , 在各个县市都大量存在 。 与宗教建筑有关的地名很多 。例如;宝鸡的大散关、磻溪宫、磨性山、龙门洞、金台观 , 这些地名中 , 包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元素 。华县的下庙镇 , 莲花寺镇 , 大明镇 , 寺前头村 , 太平寺村 , 庙坡村 , 庙底村 , 庙后村 , 观音岔口村 , 寺沟村 , 兴国村…… , 澄城县的寺前镇 , 寺庄等 , 与佛教寺庙有关 。地名是一个地方烙印着历史记忆的名片 , 是各个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 , 它承载和记录了很多文化信息 , 保存着人们对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有认识和思考方式 , 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 , 是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 , 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从地名中 , 我们能看到不同时空的文化层面 , 看到各个时代人们的审美和文化观 , 近年来 ,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产生了许多新的地名和楼盘 , 洋怪古奇的地名曾出现过许多 。 可喜的是 , 关于规范使用地名和保护地名的工作得到国家重视 。 使的古老而丰富的地名文化得以发扬和广大 。附录 , 陕西各地市县名称的来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