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集团梁卓仁工作室:劳模引领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2016年 , 中交集团所属中交四航局成立梁卓仁劳模创新工作室 。 工作室以全国劳动模范梁卓仁为领军人 , 紧紧围绕四航局发展战略 , 有效开展技术、管理、工法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 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开展 , 全面形成企业全员提素质、练本领、促创新的发展态势 , 擦亮了劳模品牌 。 经过3年的运行 , 工作室取得丰硕成果 , 为港珠澳大桥、深中跨江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发挥了工作室凝聚智慧、辐射引领作用 , 成为企业团队创新的重要平台 。
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是由劳模(工匠)领衔、员工广泛参与 , 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和重点难点问题 , 充分展示劳模精神 , 发挥劳模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 , 产学研相结合 , 通过开展业务培训、难点攻关等 , 带动员工同成长、共进步、学劳模的实训基地 。 中交集团历来重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 , 已评选表彰了两批共19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 为推动公司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 实现高质量、高效益、高竞争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
内外联动育人才
新知识经济时代 ,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体现在职工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 本着“科研创新 , 人才为本”的方针 , 工作室结合技术梯队发展方向 ,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 依托企业线上线下活动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 。 2019年各技术梯队共开展73次、1042人次参加的各类交流活动 。
中交集团梁卓仁工作室:劳模引领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文章图片
“坚持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 , 定会不简单;坚持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完成好 , 定能成就不平凡 。 ”2019年9月 , 梁卓仁受邀到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作报告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 这不仅是梁卓仁自己的成长经历 , 也是对即将进入社会的学子们的经验分享 。
2019年 , 中交四航局受邀到中山大学等6所高校做主题报告 , 详细介绍四航局概况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 在报告会中 , 四航局点燃“改革开放第一爆”和“四分钱惊动中南海”的改革开放创举 , 率先走出国门援建马耳他的勇气 , 参建港珠澳大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责任与担当感染了近2000名师生 , 在校内外引起反响 , 对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
新技术助力重点工程
【中交集团梁卓仁工作室:劳模引领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伶仃洋分隔珠江东西两岸 , 一条跨江通道将突破天堑 , 连接深圳与中山、江门 。 这就是全长约24公里 , 集超宽海底隧道、超大跨径桥梁、深水人工岛于一体的深中通道项目 。
中交集团梁卓仁工作室:劳模引领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文章图片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为钢壳法海底沉管隧道 , 在国内外实施案例极少 , 中交四航局项目组查资料、翻规范 , 与施工组和钢结构加工组多次碰头讨论方案 , 讨论预制工艺流程 , 最终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了8个不同的组合设计方案 , 并提出新会预制场出运码头及桂山岛预制场改造方案 , 为四航局投标决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
在工作室负责人王胜年、陈伟彬的带领下 , 中交四航局项目组开展钢壳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质量控制、质量检测、施工工艺、钢壳管节制造技术以及相关的模型试验研究 。 工作室研究成果满足了深中通道实现10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技术要求 , 验证了自密实混凝土配制、钢壳制造及浮态浇筑施工的可行性 , 为采用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施工图设计及施工提供依据 , 形成了《深中通道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指南》《深中通道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指南》《深中通道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指南》等工程指导文件 , 应用于工程设计 。
中交四航局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团队多项科研课题成果申报专利17项 , 其中7项为发明专利 , 发表论文25篇 , 发表QC成果15项 。 目前 , 钢壳移动技术、浇筑技术、检测监控技术和智能调度系统已经投产应用 , 自主研发的200台智能台车和8台智能浇筑设备实现了智能制造 。 智能中控大厅作为施工生产的“大脑” , 实现土木作业过程中的数字化控制 , 进一步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 截至目前 , 深中通道沉管段已浇筑混凝土3.2万方 , 浇筑合格率100% 。
研发紧贴企业生产经营
作为沿海港口码头、防波堤、护岸、人工岛围海造地的基础处理施工的重要施工工艺 , DCM(深层水泥搅拌)工艺在欧美和日韩等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 在香港机场三跑项目中 , 四航人打破外国的技术封锁 , 实现了DCM船全面国产化 , 成功打造了属于中国建设者自己的施工装备“四航固基”号 , 在香港这个国际新市场树立起四航品牌 , 在世界DCM同台竞技中擦亮了中国智造的国际名片 。
中交集团梁卓仁工作室:劳模引领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文章图片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 这已然成为梁卓仁工作室劳模创新、工匠人才创新的根本遵循 。 工作室各技术梯队紧贴企业生产经营重点、难点 , 指导各项目开展“六小” , 即小革新、小发明、小建议、小节约、小核算、小经验活动 , 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 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 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 降低生产成本 , 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 2019年 , 共获得71项技术创新及小改小革 , 实现增收节支约9760万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