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路遥知事」却依然没有牛逼起来?”,“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刷屏课程( 二 )


找工作随大流 , 到了公司则机械地听从领导布置任务 , 学习也一样 , 哪个课程刷屏了就学哪个 。
《21世纪商业评论》的执行主编吴伯凡把这些类人总结为“乞丐型员工” , 并称之为公司内部的癌细胞 ,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被动成长 。 而与之相对应的“非乞丐型员工” , 他们积极主动 , 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 会坚定地朝着目标努力 。
那么 , 从被动成长走向主动成长 , 摆脱“乞丐之殇”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目标驱动
目标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被达成 , 而在于给了能力聚焦和综合运用的方向 。
那些有目标之人的成长 , 会远远超过无目标的人 , 即便目标是错的 。 有研究表明:不同工作之间 , 70%左右的能力是通用的 , 也就是所谓的可迁移能力 。 当这些能力得到积累和提升后 , 对于做其它任何工作或者实现下一个目标就更容易了 。
2.构建能力树
要做到主动成长 , 空有一腔热情地盲目学习还不行 。 你需要围绕自己的专业领域构建一个体系化的知识框架 , 这个专业领域通常是你的职业或角色 , 后续所有的能力积累及应用都以此为主干延展出去 , 我们可称之为“能力树” , 即你的成长模型应该像一棵树那样 , 而不是一片杂草地 。
3.深度学习
罗振宇在60秒语音中曾提到他是这样学习的:我每天要求自己写够五篇阅读心得 , 不用长篇大论 , 短短几个词就行 。
我深以为然 , 大多数人的学习只完成了“获取知识” , 却忽略了“缝合知识”这一步 。 深度学习就像是缝扣子 , 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 然后融合成新的结构 , 这个过程就完成了 。
「丁路遥知事」却依然没有牛逼起来?”,“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刷屏课程
文章图片
0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
前段时间 , 有位培训班的学员来找我 , 她说自己在一家互联网企业上班 , 目前公司各项制度很不完善 。 而她并非人力资源科班出身 , 过去是做运营的 , 去年才转到人力岗 。
在半年多时间里 , 虽然也学习了不少HR方面的知识 , 但工作中总感觉力不从心 。 比如老板一直要求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可她却一点头绪都没有 , 不知道如何开展 。
许多半路转行的朋友其实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扰 , 明明参加了培训 , 带着短期“宗教般的体验”回到工作中来 , 最后又很难真正转变 。
【「丁路遥知事」却依然没有牛逼起来?”,“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刷屏课程】我想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 , 原因很简单:
在某次中国企业的高峰论坛上 , 有位企业家向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提问:“我们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 , 为什么差距却那么大?”
他一字一句地回答说:“你们‘知道’了 , 但我们‘做到’了 。 ”
正如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我明白很多道理 , 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 ”
如果不想当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 具体该怎么做呢?答案就是刻意练习 。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1万小时定律” , 说的是在某个领域投入了1万个小时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 其实并不然 , 例如很多围棋爱好者下了一辈子棋但是却无法战胜国际围棋冠军 , 而开了20年车的老司机车技也比不过专业的赛车手 。
因此刻意练习并不等于简单的重复练习 , 它具有一定的结构性、计划性和策略性 , 并包括三个重要的环节 。
1.化大为小
化大为小 , 是指把大目标或者长远目标拆解为眼前的小目标 , 例如你的大目标是半年内减肥5公斤 , 大目标拆解到最后 , 就是你每天要跑步60分钟 。
2.保持专注
保持专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通过精力管理 , 锻炼自己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 例如通过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 来保持自己充沛的精力;二是通过时间管理来排除干扰 , 例如运用番茄工作法可以减少自己被外界打扰的次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