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风陵渡”,如何改变中国( 三 )
数据来源/谷歌地球 制图/monk仅靠这样的地理格局 , 还不足以成就风陵渡 。黄河从晋陕峡谷俯冲到龙门时 , 河床由400米骤然扩大至几公里甚至十数公里宽 , 流经山西一侧 , 为 运城所辖 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5县市 。 河床变宽后 , 主河道摇摆不定 , 所以这一带有了 “三十年河东 , 三十年河西”的奇观 。由龙门到风陵渡、潼关之间的黄河 , 长约132.5公里 , 落差相对较小 。 这样的地带 , 适合做渡口的地方很多 。 自 龙门向下游 , 山西一侧就有 禹门渡、汾阴渡、蒲津渡、风陵渡等十余个渡口 。
蒲津渡口铁牛雕塑这段河道支流少 , 但水量大 , 黄河两大重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在此注入 。 从春秋乃至更早时期开始 , 秦晋两地的兴衰都跟这两条河系在一起 。黄河东折拐角处 ,左岸的风陵渡与右岸的潼关互相守望 。 这里的河道不断收束 , 大河的怒气被激发出来 , 惊涛常常引发洪水 。 要在潼关岸边找到合适码头 , 难上加难 。风陵渡所在地 , 实在是幸运 。 这里就像 “台风之眼” , 周围水流湍急 , 但这个角落的河水却一派温婉气象 。这是如何造成的呢?潼关以南 ,渭河浩浩荡荡而来 , 顺路还捎带了支流 北洛河一起奔向黄河母水 , 形成了“三河相会”之势 。渭河每年给黄河贡献5.8亿吨泥沙 , 风陵渡的河道因此被高高抬起 , 河道落差减少 , 水情平稳 。 于是 , 在一个本不适合出现渡口的地方 , 竟然有了一块优质的 “碛” 。
流经西安的渭河风陵渡 , 应运而生!从经济地位上说 , 古代山西比风陵渡更重要的渡口还有很多 , 比如 风陵渡上游20多公里处的蒲津渡 , 那里出土的唐代铁牛 , 昭示着其曾经的辉煌 。 但是 , 他很快衰落 。
黄河中游古渡口 制图/Paprika除了历史因素 , 更重要是地理的原因: 明代开始 , 黄河游荡不定 , 摆动幅度越来越大 , 并逼近古蒲州城 。 随着河谷越来越宽 , 沙洲越来越多 , 蒲津桥常被冲毁 。随着 蒲津渡衰落 , 风陵渡地位不断增强 。 原因是这里的河岸固定 , 甚至堪称“千年永固” 。
位于黄河东岸的蒲州古城风陵渡崛起的另一个原因 , 是因为对岸的 潼关 。 潼关是 关中平原东部咽喉要塞 , 但几千年来 , 这一侧无法产生重要渡口 。 汉代初建 潼关城 , 因黄河紧逼南岸 , 只能建在 秦岭山脚的高垣上 。 到了后来 , 关城又挪到了河滩 。 与之相配的渡口、码头 , 只能是是对岸的风陵渡 。山川地理如此巧妙的安排 , 造就了这座 与华夏民族一样古老的名渡 。
潼关附近遥望风陵渡一个古渡口 , 看中国五千年相遇风陵渡之后 ,《神雕侠侣》中的郭、杨二人还继续向北 , 到了一处叫 黑龙潭的地方 。 书中说 , 这里“ 本是一座大湖 , 后因水源干枯 , 逐年淤塞 , 成为一片污泥堆积的 大沼泽” 。 现实中 , 山西西南部自古就有一处天然“大沼泽” , 即 运城盐湖 。
运城盐湖 图/视觉中国盐湖 , 是这一带文明发祥的重要条件 , 甚至起到了关键作用 。 传说中的 黄帝与蚩尤之战很可能是为了争夺这里的盐资源 。 让风陵渡得名的 “风后”就参与了那场战争 。三门峡—风陵渡—蒲津渡一线 , 是黄河上开发最早的航线 。 春秋时期 , 大旱的晋国向秦国借粮 , 秦穆公征发秦粟万斛之巨 , 泛舟出渭河 , 经风陵渡 , 再沿汾河溯流而上直抵晋国都城——史称 “秦粟输晋 , 泛舟之役”(《左传》记载) 。
推荐阅读
- 天龙八部里阿朱的死居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 金庸和福建人有什么仇?下手这么狠?
- 金庸说的:笑,是一种很危险的表情
- 从马保国被打想到,,,
- 中国武林不是金庸笔下的那片江湖
- 《方方日记》和《鹿鼎记》
- “三毛式伪善”和“金庸式伪善”
- 金庸小说里武功最高的职业
- 大连晚报鲁迅先生笔下的猹,出现了!
- 鲁迅先生笔下的猹,出现了!